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暑期“摘镜”热潮下,手术并为人人适用

暑期“摘镜”热潮下,手术并为人人适用

2025-07-30 16:39:33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王伟伟 实习生 杨松岳)随着暑期来临,眼科医院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摘镜”热潮。不少学生以及有视力提升需求的市民纷纷走进医院,希望通过近视矫正手术摆脱眼镜束缚,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生活。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眼科专家提醒:近视手术并非人人适用,术前评估与术后护理同样关键。

暑期迎来“摘镜”热 

据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屈光中心李晶介绍,暑期以来,该科室日均接诊量较平时增长翻倍,其中80%左右为18 - 25岁的年轻群体。“除了报考军校、警校等职业需求外,不少学生是为了提升形象或方便运动而选择手术。”李晶提到,一位爱打篮球的考生小李因近视合并散光(近视475度散光300度)戴镜不适,通过个性化手术方案实现了“运动自由”。

职场人群的需求同样旺盛。30岁的王女士因超高度近视(>1000度),转而选择ICL晶体植入术。“手术仅10分钟,术后视力立即清晰,再也不用担心隐形眼镜滑片或感染了。”她感慨道。

   

手术非“万能钥匙” 禁忌症与个体差异需警惕尽管近视手术技术已成熟,但专家强调,其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专家李勇表示,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年龄须满18岁且近视度数稳定两年以上,角膜厚度不足、患有圆锥角膜、重度干眼症、未控制的糖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均属禁忌人群。”李勇表示,每年约10%的咨询者因不符合条件被劝退,其中不乏因“跟风”或“急于摘镜”而忽视风险的患者。

李晶表示,近视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量眼定制”。目前主流术式分为“减法手术”(角膜激光术)和“加法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没有最好的术式,只有最适合的方案。”李晶强调,术前需要通过20余项检查(包括角膜厚度、眼压、曲率、验光等)评估眼部条件,再由医生综合职业需求、用眼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


术后护理 被忽视的“隐形关卡”  

手术成功仅是第一步,术后护理同样决定最终效果。“术后一周内眼睛不能进水,一个月内避免化妆,三个月内禁止游泳和对抗性运动。”李晶提醒,术后须遵循“20 - 20 - 20”用眼原则(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20秒),并定期复查。她曾接诊过一名患者因术后熬夜打游戏、用眼习惯不科学导致视力再回退,“再精密的手术也抵不过用眼过度”。  

此外,术后须长期关注眼底健康。李晶表示,近视手术仅矫正屈光度,摘掉眼镜,无法逆转眼轴增长带来的视网膜病变风险。“高度近视患者即使摘镜,仍需要每年查眼底,预防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专家呼吁理性看待手术 科学防控优先  

“手术是‘锦上添花’,并非适合所有人,成年后屈光度数越低,接受手术安全性越高,所以近视防控是‘未雨绸缪’,任重道远。”李晶建议,青少年应每日尽可能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遵循“一尺一拳一寸”的读写姿势,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李晶还强调:“保护视力需要终身管理,而非一次性的‘技术修复’。”  

在暑期“摘镜”热潮中,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但理性与科学仍是关键。近视手术虽能让人摆脱眼镜束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只有充分了解自身情况,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做好术前评估与术后护理,才能真正实现“摘镜”的愿望,同时保护好眼睛健康。  

(编辑:薛诗彤)

(责编:李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