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苏光远 陈绍)为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实效,聚焦丰富青少年暑假精神文化生活,切实解决青少年假期“看护难”问题,近期,共青团城固县委联合城固县青年志愿者协会、17个镇(街道)团委,在暑假持续深化开展“七彩假期”公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共招募返乡大学生150余名,组建13支团队,覆盖6个镇(街道)10个村(社区),开展特色活动63场,服务青少年儿童300余名。
织密团建引领“微网格”
提早部署,多方联动。团县委与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提前谋划,发布并收集活动需求,明确目标任务。各镇(街道)团委积极组织村(社区)精准摸排青少年儿童假期需求,同步启动志愿者招募与供需对接,建立翔实信息台账,走好青少年成长服务的“最初一公里”。科学布点,有序覆盖。综合考虑儿童分布、承接能力、交通便利等因素,优选首批服务点。7月7日,城固县城东社区公益课堂首发开班,紧接着连续增设服务点,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动态督导,确保质量。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随机抽查各服务点活动开展情况及志愿者表现,采纳服务对象反馈意见,按时摸排进展数据。针对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整改落实,确保持续提升活动实效。
绘就长效服务“同心圆”
模式多元,精准匹配。采取“长中短期结合、分散集中结合、点对点多对多结合”模式,开设7天以上中长期集中公益暑托班9班次,举办短期集中公益讲座18场次,受益百余人,满足青少年多样化学习需求。课程优化,全面发展。精心设置“三大课堂”:安全自护课堂:将“自护教育”作为开班第一课,通过播放宣传片、案例分析、情景演示强化未成年人安全防护意识。文化传承课堂:融入小河口会议、上元观会议等红色故事,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非遗技艺城固架花等,深化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流动补充课堂:组织专业团队开展“送课下乡、送教上门”,开展“点对点”结对帮扶15次,课程涵盖手工、舞蹈等十余个项目,搭建起集学习、交流、实践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打通青少年关心关爱的“最后一公里”。
下好品牌打造“特色棋”
资源整合,协同发力。积极整合高校资源,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三下乡”实践相融合,深化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多所院校“校地合作”。盘活阵地资源,利用青年之家、青年夜校等团属组织,吸纳社会资源,邀请优质公益组织及书画、口才等领域乡贤加入,丰富课程内涵,优化师资力量。强化机制,保障运行。实施系统化志愿者培训:活动前组织集中培训(涵盖理念、沟通、安全等通识内容)及岗位专项培训,切实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完善科学化活动评估:对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及效果设定详细评估指标,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方式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为持续优化活动提供依据。
宣传引导,树立品牌。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及时发布动态、展示成果、宣传志愿者事迹,提升活动知名度。深入挖掘特色亮点和典型经验,着力打造具有城固地域特色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品牌,吸引更广泛社会关注与参与。
近年来,城固县“七彩假期”公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与组织保障,聚焦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整合资源,在缓解青少年看护难题、促进其全面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品牌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持续提升,“七彩假期”课堂已成为城固青少年身边有温度、可依靠的青春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