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韩晓祺 记者 苗嘉诚)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的商南县,近年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守护一江清水、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方面成效显著。国家税务总局商南县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精准落实政策,优化税费服务,为守护碧水蓝天、赋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源头发力,守护一江清水北上
自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以来,商南县税务局主动加强与财政、水利部门的协作联动,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与征管协作机制。通过定期比对取水许可信息、实际用水量等核心数据,建立动态台账,精准掌握税源底数,切实拧紧水资源管理的“阀门”。
改革成效不仅体现在征管效能的提升,更在于全社会节水护水意识的增强。商南县税务局组建专业团队,深入重点取用水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和实操辅导,结合典型案例详细解读“多用水多负担”的政策导向。对莲花台水电站等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水利工程,主动上门服务,精准辅导其享受符合条件的水资源税减免及增值税简易计税政策,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其在守护水源安全的同时,持续发挥发电、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助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税惠赋能,点“废”成金促循环
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是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在商南县天和泥浆有限公司,每年有4.5万吨废旧衣物经过创新工艺,变身为钻井泥浆助剂、高效有机肥料和工程封堵剂。同样,商南县水泥建材公司通过深加工技术,每年实现3000吨钒渣的二次利用。
为支持循环经济企业行稳致远,商南县税务局成立专项服务团队,精准梳理适用政策,深入企业提供“点对点”精细化申报辅导,确保税惠红利直达快享。在讲解优惠政策的同时,税务干部着重向企业宣传环境保护税“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激励机制,帮助企业算清环保投入的长远账。“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直接降低了我们的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让我们更有信心持续投入研发,在循环经济这条路上走下去。”天和泥浆公司负责人汤龙泉表示。
服务新绿,厚植产业转型沃土
商南县正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聚力发展以“生态茶城+文旅康养”为主导,新材料、清洁能源、特色农业等协同并进的绿色产业体系。富水茶海公园、试马北茶小镇等三产融合示范园区人气渐旺,省级重点项目商南硅科技产业园的建设现场一派繁忙。
针对绿色产业项目,税务部门提前介入,实时跟踪项目各阶段涉税需求,提供前置性政策辅导和风险提示,为企业送上量身定制的税惠政策指引,助力项目顺利建设投产。同时,深入茶园、企业、合作社和养殖基地,围绕商南茶、冷泉鱼等特色产业,精准宣传辅导支持农业发展的各项税费政策,助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持续完善“一企一策”服务,确保政策咨询即时答、涉税事项高效办,努力为绿色产业茁壮成长营造更优的税收营商环境。
商南县税务局负责人姜鹏表示,将持续落实绿色税制,深耕精细化服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守护好商南的碧水蓝天,服务好县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