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延安的街道,外卖骑手们便已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他们是维系城市运转的“流动血脉”之一。然而,就餐、休息、充电等难题,曾是这个群体日常工作中难以回避的困境。今年,宝塔区委社会工作部启动的“骑手友好社区”建设项目,为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闲置空间变身暖心驿站
走进宝塔区南市街道杜甫川社区的世纪花园小区,暖“新”驿家服务点的灯光格外温馨。这个由闲置商铺改造而成的空间,经过社区与小区物业的联手打造,墙面、地板焕然一新,床、茶台、沙发等家具电器一应俱全,曾经闲置的小屋,如今成了骑手们随时可歇脚的“避风港”。
“以前只能在小区门口路边硬扛着休息,遇上刮风下雨更是没处躲,现在这里能躺能坐,就像在家里一样舒服,休息好了再跑单,浑身都有劲。”一位正在驿站歇脚的骑手笑着说。除了舒适的休息环境,小区各单元楼下还设置了专属摩托车停车位,骑手们再也不用为停车犯愁。
世纪花园小区是延安市2000年建成的第一批安置房,共有12幢楼、546户居民,常住人口约1300人。过去,受限于业主委员会自治能力,外卖骑手、快递员只能将车停在小区门外,提着餐品、包裹步行送货,不仅耗时费力,还常因超时引发纠纷。如今,骑手凭订单信息就能骑车进出小区,“最后一米”的配送障碍被彻底打通。
杜甫川社区党总支书记宋伟介绍,社区共有15个住宅小区,世纪花园小区是“骑手友好社区”的首个试点。试点中,社区不仅建起了驿站,还更换了老旧模糊的楼栋门牌,绘制出清晰的“骑手友好地图”,让配送效率大幅提升,曾经的“痛点”变成了如今的“亮点”。社区食堂推出的8元爱心午餐、辖区商超的“骑手专属折扣”,更让骑手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
“等试点经验成熟,我们会向其他小区逐步推广,让更多骑手享受到便利。”宋伟说,未来社区还将推出更多元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骑手群体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城市融入度。
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
在宝塔区新城街道上城陆号小区,类似的温暖场景同样上演。桃园社区在这里规划了专门的停车区、换电区,配备了充电桩,张贴的“骑手友好地图”清晰标注着小区出入口、楼号等信息,暖心驿站里,饮水、充电、紧急避雨等服务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干外卖三年了,以前休息只能去吾悦广场四楼的休息室,来回跑耽误时间,现在小区里就有驿站,指引牌清清楚楚,找路送单都方便,工作起来更有劲头了。”骑手贺宝娟的话语里满是欣喜。
桃园社区辖区内商业综合体、门店密集,不少骑手等单时会聚集在商圈休息。针对他们“休息难、充电难、归属难”的问题,社区联合辖区商场,利用街边闲置商铺打造了功能齐全的服务驿站,骑手们在这里既能歇脚、热饭,还能获得简单的急救服务。
“以前就在自己车上凑合休息,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现在有了驿站,能充电、能喝水,心里暖乎乎的。”骑手郭磊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同行的心声。
“骑手友好社区”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骑手的实际困难,更让他们从城市的“服务者”慢慢变成了“共建者”。桃园社区选聘骑手担任“基层治理观察员”,让这些熟悉社区角落的“流动哨兵”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后期我们会积极联动辖区内餐饮、便利店等多类爱心商家,携手打造针对骑手的专属优惠政策。在合作商家消费时,让骑手享受餐饮折扣、商品优惠等特惠服务,切实降低其工作与生活成本。”社区主任王娜说,让骑手感受到归属感,他们也能更深更好地参与基层治理,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让城市温度触手可及
数据显示,延安市宝塔区现有新业态企业12家,从业人员1467人。随着新业态蓬勃发展,完善新就业群体的城市配套服务和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课题。
“现在外卖骑手队伍还在不断扩大,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或周边县区来的,对延安地形不熟悉,问路、找路要花不少时间。”饿了么延安地区负责人李浩说,“骑手友好社区”的建设,大大降低了新人骑手的配送难度和沟通成本,也减少了与小区物业、保安的摩擦,让餐品能更及时安全地送到顾客手中。
为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宝塔区委社会工作部以驿站为载体,通过“空间共享、服务共融、文化共情、治理共促”,推动新就业群体成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商业活力的“连接器”。围绕“服务设施友好、小区进出友好、指引信息友好、交通环境友好、人际关系友好、融入共治友好、关爱活动友好、权益保障友好”八个方面,多方合力建设“骑手友好社区”。
宝塔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崔海东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打造更多友好门店、小区和商圈,出台系列关爱措施,引导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基层治理,为宝塔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解决“吃饭休息”的空间难题,到搭建“共建共享”的治理平台,“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正用一件件贴心实事,让每一位城市奔跑者感受到温暖。这些点滴努力,不仅改善了新就业群体的工作生活条件,更让他们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与城市共成长、同发展,共同书写着更美好的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