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西安短剧里的“路人甲”:

在热爱里打拼

西安短剧里的“路人甲”:

在热爱里打拼

2025-11-06 02:41:17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朱娜娜他们不是镜头里的主角,却是短剧里不可或缺的支撑。如今,西安短剧拍摄热潮持续高涨,从鄠邑到高陵、从高新到未央,各大影视基地几乎日日都有剧组入驻。产业风口下,大批怀揣影视梦的年轻人踏入片场,在光影流转间追逐属于自己的光芒。

10小时100元,在镜头下靠近梦想

今年10月底,记者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上一名“群众演员招募者”,象征性付费后加入5个短剧群。每个群有三四百人左右,每天会发布数十条拍摄通告,清晰标注角色类型、拍摄地点、时间等,从报名到拍摄的流程已相当成熟。在召集群演时,微信群里就已经公布了100元10小时的基础酬劳,如果超时每小时有10元的补助。

群公告显示,群演工作模式类似“网约车接单”,接与不接全凭个人意愿。群头会提醒新人:想长期逐梦,需备齐稳定服装、保证充裕时间;若想向特约演员进阶,则需提升形象和表演能力。剧组通常不提供服装,大家需自备符合角色要求的服饰,报名、筛选、拍摄、结算各环节均有明确流程,通告发布与人员流转已形成标准化机制。

11月4日14时,记者以群演身份来到西安航天城某短剧拍摄现场。当天拍摄的是一场室内麻将馆戏,20多名群众演员陆续签到、换装、补妆。女性多穿裙装、踩着高跟鞋,男性则统一身着白衬衫配西裤。群头忙着叮嘱大家手机静音、入场后不随意走动,还特别提醒不能拍照或录视频;开拍前,所有人需签署“保密协议”。另一边,摄影师反复调试灯光,导演手持对讲机巡查机位,整个现场紧凑且有序。

“我们不知道剧情,也不知道拍摄到几点,甚至要拍几场戏都不清楚。”入行四个月的小杨说,这就是他逐梦的“常态”——时间得跟着剧组走。运气好的话,一个小时就能结束拍摄,还能赶去接另一部戏,多攒点表演经验。至今,他已拍过二十多部短剧,“我的气质适合演小混混、保安,有时候还能接上带台词的‘群特’角色,离梦想又近了一点。”拍摄间隙,大家会聊起跑组经历:有人从夏天入行,已拍了七八十部短剧;有人是第一次来,还在琢磨怎么走位才不出错,眼神里满是认真。

将近17时,终于到了上场的时间,群头带着大家入场,并再次叮嘱表演细节。“晚饭剧组会提供盒饭,不用自己操心,现在西安短剧市场越来越规范,薪水和待遇都很透明。”王丽当天穿了一件黑色裙子,脚上踩的是剧组准备的高跟鞋,即便只是“背景板”,她也收拾得一丝不苟。等到22时40分收工时,她说,这样的拍摄时长是常态,为了梦想,值得。

机会比以前多,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现在连群演都要卷颜值了。”候场时,小杨笑着说。当天的通告里明确要求“形象清爽、气质阳光”,上百人抢20个名额,“以前基本是零门槛,只要肯等、守规矩就行,现在不光要拼身高,还得拼颜值,想留下来得更努力。”

另一位群演小李补充道:“我之前连跑五个组都没被选上,最后还是靠朋友帮忙才进的组,每次被拒都告诉自己,再试一次就好。”

群演王刚刚拍完两天戏,只睡了四个小时,就又赶来拍这场夜戏。他接的是“小特”角色——出镜不到一分钟、带有简单动作的小角色,酬劳是200元,“能有动作戏已经很满足了,比单纯站背景板有收获。”

“为了多接几个通告、多学些东西,少睡点觉不算什么。”他边啃面包边说,话音刚落,就被工作人员叫去补拍镜头,“多来几次片场,说不定导演就能记住我,下次有带台词的角色,就能分给我了。”至今,他已拍过七八部短剧,从古装戏到现代戏,从路人到店员,几乎没歇过,每一次都认真对待。

“这几年西安的剧组确实多,机会也比以前多,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王刚说,“以前同样的角色能给到150元,现在可能只给100元,酬劳少了,但追梦的心没变。”

王丽的感触更深。三年前行情好,日结工资常在150元以上,要是拍夜戏,酬劳还能翻倍。如今重返片场,她发现入行门槛高了不少:“现在不仅要长得好看,还得会化妆,形象不过关的话,连报名群都进不去,只能自己多练化妆、多琢磨穿搭。”她翻着手机,屏幕上几十个短剧群不停闪烁着新消息,“几百人抢20个名额,早就成了常态,能选上就格外珍惜。”

“那时候我还和现在的女主角一起演过群众,没想到现在人家都当上女主了。”王丽笑着说,语气里没有羡慕,只有坦然,“我本来就没指望靠群演一步登天,不过待在片场,能看其他演员走位、听导演讲戏,就算只是个背景板,也能学到点东西,慢慢靠近梦想就好。”

一座短剧之都,一群炽热追光人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西安已成为全国短剧拍摄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一些影视拍摄基地几乎天天都有剧组进场,最多的时候,有超过20部作品同时拍摄。

短剧热为西安注入了新活力,也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靠近镜头、触摸影视梦想。但热潮背后,不稳定的劳动关系、持续下行的酬劳,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仍是这些“追光人”要面对的考验。

“很多外地人都会来西安拍短剧,因为这里剧组多,而且像我们这样的群众演员,配合度都很高,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方向努力。”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11月4日23时,王丽卸完妆换好外套,准备赶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我们都知道自己只是镜头里的路人甲,但每个‘甲’都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热爱。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不光是为了挣钱,更是一点点实现梦想的过程。”


(编辑:李嘉诚(见习))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