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白树友 记者 赵丽莉)为深入贯彻落实纤维制品质量监管要求,切实保障农村地区群众健康安全,西安市纤维纺织品监督检验所(以下简称“西安纤检所”)联合各区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监管+服务”双轮驱动工作机制,通过专项检查、靶向培训、精准指导等举措,全面强化农村纤维制品质量安全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重点领域 筑牢监管防线
针对农村市场纤维制品质量安全隐患,西安纤检所联合10个区县市场监管部门,自今年4月起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9次,重点对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超市等场所的儿童服装、絮棉制品等产品实施全覆盖检查。截至目前,累计检查经营主体382家次,现场整改问题67项,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2起,有效净化了农村市场消费环境。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同步开展《产品质量法》《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宣贯,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推动经营者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创新服务模式 激活源头治理
针对批发市场商户“时间碎片化、专业能力弱”的特点,7月以来,西安纤检所联合新城区市场监管局在西北商贸中心、东方亿象城等大型批发市场创新开展“十分钟质量课堂”培训5场。通过“法规要点+实物对比”的现场教学方式,围绕进货查验、标签标识、质量判定等核心环节,为700余家商户提供“即学即用”的实操指导。参训商户纷纷表示:“这种培训不耽误生意,还能学到真东西,我们欢迎!”
清单化管理 赋能经营主体
为提升商户自主管理能力,西安纤检所编制《服装纺织品经营者自查要点对照清单》,将8类32项质量管控要求转化为“一查就懂、一看就会”的标准化指南。该清单已通过“线上推送+线下发放”形式覆盖1500余家商户,帮助商户实现从“被动整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长安区某服装店店主李女士表示:“现在对照清单就能完成进货检查,再也不用担心买到问题商品了。”
构建长效机制 巩固治理成果
目前,西安纤检所已初步形成“检查—培训—指导—回访”的闭环工作机制。下一步,该所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质量安全示范商户”评选,并探索建立纤维制品质量安全“红黑榜”制度,通过信用监管手段推动行业自律,让农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专家指出,这种“刚性监管”与“柔性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既守住了质量安全底线,又提升了经营主体的合规能力,为城乡消费品质量协同治理提供了有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