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为迷途的孩子点亮“心灯”——记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会长周苏鹏

为迷途的孩子点亮“心灯”——记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会长周苏鹏

陕西日报 2025-08-22 16:31:56
分享到:

周苏鹏正在对未检司法社工进行培训(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芊羽

“你看,这孩子现在考上重点高中了,上周还给我发消息呢。”8月13日,在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会长办公室,厚厚的个案材料堆在案头,周苏鹏整理好14岁少年小浩的回访记录,脸上难掩喜悦。

这份喜悦的背后,藏着一段关于心灵救赎的故事。父母离异的阴影,让年少的小浩变得孤僻冲动。去年,他因为打架斗殴被移送到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后,得到了周苏鹏所负责的司法社工团队的帮助。

初次见面,小浩把帽檐压得很低,低着头坐在角落,双手紧攥衣角,全程没说一句话。周苏鹏和团队成员没有追问,也不说教,而是耐心引导他在纸上画出“情绪的怪兽”,在沙盘里布置想象中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色彩与沙粒的表达中,小浩紧闭的心门悄悄被打开。

同时,周苏鹏还为小浩设计个性化的心理支持计划,安排他与母亲进行一次完整的沟通,诉说积压多年的委屈;组建了“成长陪伴小组”,让他跟有类似背景的孩子互相倾诉、一起成长。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小浩慢慢从小组里“最沉默的那一个”,变成了“愿意鼓励别人的那一个”。他开始帮别的孩子梳理情绪,甚至还主动报名参加了校园心理委员的培训。“是周老师让我知道自己值得被爱。现在我的心态变得积极多了,也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了。”小浩的话里,藏着破茧成蝶的力量。

从迷途少年到阳光学子。这样的蝶变,是周苏鹏多年来坚持用心理学专业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干预和辅导,为未成年人司法实践注入温度的一个缩影。

2019年,省人民检察院与团省委签订《陕西省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框架协议》。作为团属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周苏鹏,主动请缨,承担起陕西未检社会支持体系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机制探索任务。

在理论研究方面,周苏鹏联合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相关专家学者,在省人民检察院支持下,建起国内首个省级未检社会支持体系理论研究基地;在机制探索方面,他会同全省各地基层检察机关,不断完善“一站式”办案、“检学研”结合、精准帮教、再犯风险管理等工作机制;在队伍建设方面,他探索建立未检司法社工规范化管理模式,培养未检司法社工625人。

如今,这支未检司法社工团队,已成为我省未成年人保护领域能独当一面的专业力量,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也因此入选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单位。

“每个孩子的‘问题’背后,都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那把打开心门的钥匙。”这是周苏鹏常挂在嘴边的话。

截至目前,周苏鹏组织未检司法社工团队先后参与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2552起,进行3158次观护帮教,开展公益性合适成年人到场维权1569次,完成10669小时维权守护……无论是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还是存在精神心理异常、违法犯罪风险较高的青少年,周苏鹏和团队都坚持“一管到底”,让无数个“小浩”走出心理困境,重归人生正轨。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是周苏鹏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2018年最高检发布“一号检察建议”以来,周苏鹏积极推动我省368所学校配备心理副校长,与法治副校长形成保护合力,妥善处置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精神心理行为异常、校园欺凌等问题;研究修订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加入性格特质、成长环境等立体测评维度,务求快速发现、精准定位相关问题隐患;协助省、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立响应中心,与公检法机关形成联动处置机制,让每一个可能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遭受侵害的风险信号都能被及时捕捉……

一路走来,周苏鹏获得了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省“2024年度法治人物”等荣誉,却从未停下脚步。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没有止境。未来,我会以更专业的举措、更温暖的服务,为迷途的孩子点亮‘心灯’,让他们迎着阳光重新出发。”周苏鹏说。

(编辑:钟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