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英 通讯员 艾鹏
“之前给羊打消炎药,病没治好,反而死了两只羊。后来才发现,兽药已过期半年多了。”8月16日,清涧县养羊大户张成汉(化名)说。今年春季,像张成汉这样因兽药问题蒙受损失的养殖户,成了清涧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心头沉甸甸的牵挂。
今年4月,清涧县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全县10余家兽药门店存在售卖不合格产品的乱象,威胁到当地畜牧产业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经检察官调查,共梳理出销售过期兽药、随意买卖处方药、许可证过期、人工涂改生产批号等14类违法经营问题。
“这不仅坑害养殖户,还给老百姓的日常饮食埋下隐患。”承办检察官高文艳说,4月23日,清涧县人民检察院将一份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监管漏洞的检察建议书送至清涧县农业农村局,建议其查处相关违法经营问题,健全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养殖户权益和农产品安全。
清涧县农业农村局立即对有问题的门店开展检查,最终锁定具体问题41个,立案查处10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3份,累计开出罚单27411.2元,查获并没收过期、问题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共计380盒(袋)。与此同时,清涧县农业农村局还举办了3期兽药、饲料添加剂规范经营专题培训,覆盖从业人员64人次,从源头上截断了流向养殖场(户)的“毒药”“劣料”。
今年7月,清涧县人民检察院邀请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现场评估,逐一回访了所涉兽药门店。截至目前,相关问题已全部整改。
“现在店里挂证规范了,台账清清楚楚,过期药不见了,处方药也管得严实了。”8月16日,在清涧县新城区一兽药店购药的养猪专业户李彩莲说,“这一次县上是动了真格了。我们养殖户的底气足了,再也不用担心假药劣药毁了心血。”
“兽药门店虽小,却关乎畜牧生产安全、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守护人民群众‘舌尖安全’的重要一环。”曾参与整改评估的榆林市人大代表刘文杰说,“实现‘查处一批、规范一行、惠及一方’的治理效能,不仅是对养殖户合法权益的司法护航,还从源头保障了食品安全。”
从一份检察建议到整改评估,不仅避免了养殖户的直接经济损失,还守护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我们坚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督理念,持续拓展监督范围,以公益诉讼监督之力,督促治理农资行业经营乱象,守护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清涧县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