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西安市临潼区锦茂林农民田间学校里,农技专家(左一)为果农讲解果园管理及石榴套袋技术(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 王三合文/图
“一天中何时套袋最佳?通常,在早晨露水干后至傍晚时分均可进行。”
8月8日,西安市临潼区园艺工作站站长张迎军受临潼区锦茂林农民田间学校邀请,为果农讲解果园管理及石榴套袋技术,指导他们解决生产中碰到的问题,为果园升级改造、提质增效“把脉问诊”。
“果园施肥割草最辛苦。我家石榴园30亩地,每年光人力成本就要花掉10万元。这两年学了新技术,改用机械开沟、施肥、割草,算上油钱,一年才花6万多元。”临潼区代王街道的石榴种植大户王备战说,通过在农民田间学校学习果园清园和果树整形修剪、施肥等技术,他家石榴亩产普遍提升20%以上,优质果率达85%,亩均年增收超3000元。
田间学校啥来头?
2020年,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依托临潼区茂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临潼区锦茂林农民田间学校,向农民群众教授农技知识、提供农技教育指导服务。成立以来,该校打破传统“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将教学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让农民对所学知识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截至目前,学校拥有固定讲师4名,累计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活动50余场次,辐射带动周边3000余人提升种植技能,为全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专家电话、微信我都留了,以后碰到不懂的,可以直接联系他们寻求帮助。”临潼区秦陵街道农民孙公田种了40年石榴,一直想对果园进行升级改造。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老师的实地指导下,他掌握了果园升级改造的实用方法。
去年4月,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名单公布,西安市临潼区锦茂林农民田间学校成功入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民掌握更多农技,不仅能增收致富,还能与我们合作社加深合作,共同扩大生产规模。”临潼区锦茂林农民田间学校负责人段少林表示,他们将继续充实田间课堂专家人才库,争取把更多农技专家请到田间地头,为乡村产业助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坚持以“农民点单、专家下厨、田间教学”为导向,一手抓教学体系建设,一手抓教学管理规范,先后制定《田间学校运行管理办法》《师资星级评价细则》等6项制度,做到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考核评估“四统一”。
中心还创新“课堂+田间+线上”三位一体培育模式,围绕石榴、番茄制种等主导产业,把培训班办到果园、菜园,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目前,临潼区已建成省、市、区级农民田间学校16所,实现农业主要产业全覆盖。
“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已培育高素质农民3700余人,技术辐射1.3万户群众,培育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李国胜介绍,他们将依托辖区特色产业优势,以粮食、石榴等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推广为核心,持续放大农民田间学校“田间课堂、田间实训、田间服务”三大功能,努力将农民田间学校打造为农民身边产业培育的摇篮、农业科技传播的阵地、培育新农人的“乡土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