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王方向 王佳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在2025年特大旱灾中,石门灌区河流水位持续下降,塘库蓄水严重不足,水稻灌溉面临严峻挑战。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旱情抗争的战斗中,石门水电站闻“旱”而动,勇担重任,以实际行动在抗旱保灌一线书写了动人的篇章。
面对罕见的干旱天气和2号机组A级大修的关键时期,石门水电站坚持“全局一盘棋”思想,迅速响应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抗旱应急指挥部号召,第一时间吹响抗旱“集结号”。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放弃节假日休息,挺身而出,组建技术服务组、抗旱施工组和渠道巡查组三支先锋队伍,统筹推进机组检修与抗旱灌溉,确保两项重大任务齐头并进。
技术服务 精准护航
电站抽调的下沉干部夜晚巡查渠道,清理闸门杂物。
“水泵安装到位,电缆接通,控制箱调试完成——抽水!”由王钧、李永吉、杨立、杨鑫等技术骨干组成的机电工技术服务组,放弃五一节休息时间,顶着高温,穿梭于田间地头,全身心投入抗旱一线。他们从踏勘水源、设备选型、电源配置到水泵安装,全程提供技术保障。面对扬程高、管路长、电源不稳等复杂工况,他们因地制宜,为远距离用电点配置临时电容箱,更换适配水泵,有效提升抽水效率。截至7月14日,技术服务组已在武乡、王家岭、段家山、崔家沟、范寨等管理站灌区建设完成8个临时抽水泵站,安装了16台不同类型的潜水泵。他们克服了天气炎热、蚊虫叮咬的恶劣条件,日夜坚守,及时排查故障,保障设备持续运转,真正筑牢了抗旱设备的“生命线”。
昼夜施工 打通水路
机电工技术服务组在灌区安装调试设备。
由石门水电站开发公司组成的抗旱施工组,在扎实做好泵站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基础上,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抽水设备安装与运维等任务。他们不仅完成洪沟河泵站变压器与综合箱更换,更及时提出并落实洪沟河泵站逆止阀改造,大幅减轻人工操作强度,提升了泵站运行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在王家岭、二道关等灌区,施工组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现场勘察、方案制定、市场考察、材料采购、铺设管道与6台水泵安装任务,架设PE管1100余米,成功组织抽水,将汩汩清流送入干涸的田地,有效缓解了插秧关键期的用水矛盾。
巡渠护水 宣传到户
经过紧张施工,临时抽水站启动,为渠道补充灌溉用水。
与此同时,由25名职工组成的渠道巡查组深入范寨、崔家沟等管理站,配合管理站职工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渠。他们紧盯闸门启闭与水量分配,及时处置跑冒滴漏,主动协调用水纠纷,守护每一方水资源。巡查人员还走进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开展走访宣传活动,发放节水资料、面对面讲解规范用水秩序,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用水、节约优先”意识,从源头上化解用水矛盾,赢得了灌区群众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配合调度 着眼全局
面对插秧开始石门水库蓄水量不足的严峻形势,石门水电站积极配合管理局实施“以需定供,总量控制”的水资源调度策略,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挖掘水源潜力。
石门水电站抗旱施工组为灌区用水户安装水泵、铺设管道,组织抽水抗旱。
他们调整发电生产时间,配合干、支渠开展轮灌和间歇供水,在保证河道生态流量足额泄放的前提下,统筹发电与灌溉的用水矛盾,科学应对用水高峰,真正做到了“发电让位于灌溉和城市供水,抗旱保灌与机组大修两手抓”,确保了灌区农田及时“喝上水”,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由王钧、李永吉、杨立、杨鑫四位技术骨干组成的机电工技术服务组完成工作后合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场抗旱保灌的攻坚战中,石门水电站以技术为盾、以奉献为犁,与时间竞速、与旱情较量,不仅保障了机组大修顺利推进,更用实际行动守护了灌区万亩良田的生机。他们用汗水浇灌希望,以担当写就丰收,真正践行了“水为民利、责为民担”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