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吴昌永 张方圆 见习记者 彭伟杰)8月22日,记者随西安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央、省级和市级媒体采访团走进西影、西演、大唐不夜城、大悦城等西安文旅商标杆,从西影的“光影黑科技”到西演的“秦腔新声”,再到大唐不夜城的“盛唐烟火气”……用一整天的时间,沉浸式触摸这座千年古城在传统文旅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中涌动着的鲜活脉动,历史人文与现代商旅的碰撞处处都是惊喜。
光影里的文化穿越
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西影XR电影产业基地,“穿越”不再是想象。戴上仅180克的“西影小派”VR头显,8K超高清画质瞬间铺展,配合能模拟“行走”“腾空”的无界万向座椅,记者仿佛踏入黄土高坡的窑洞,耳边陕北民歌悠扬——这是VR电影《梦回延安》的沉浸式体验。
采访团走进西影XR电影产业基地调研采访
基地负责人王季萱介绍,这里集结了动作捕捉系统、高精度扫描阵列等“黑科技”,可精准复刻文物细节与场景。《龟兹乐舞》中,千年文物通过扫描建模在虚拟世界“重生”;AI辅助写剧本、数字资产共享数据库则实现从创意到成片的一站式服务。目前,《梦回延安》《石峁鹰熊》等3部VR电影加紧制作,将让观众“走进”历史现场。
记者在西影XR电影产业基地体验“西影小派”VR头显
“我们既要做内容创作,也要造观影设备,让传统电影与VR电影‘花开两枝’。”王季萱说,基地正以全产业链布局,为电影强国建设注入“西安力量”。
秦腔里的青春表达
上午11时,西安演艺集团演排练厅内水袖翻飞,50名青年团的演员们正排练创新剧目《大美秦腔》。秦腔唱段与现代元素交融,一群“00后”的年轻脸庞透露着传统艺术的新生机。
“12月份要推出秦腔《红楼梦》,得用新手法讲经典故事。”西演秦腔青年实验剧团团长何红星说。依托十年人才培养计划,19至22岁的新生力量已成为传统文艺的“激活器”。
西演排练厅内青年演员们正在排练创新剧目《大美秦腔》
据西演副总经理任雪迎介绍,今年上半年,集团创排《长安的荔枝》《花木兰》等16部新剧,复排29部经典,演出近3000场,服务观众超4000万人次,700余场惠民演出覆盖全市189个街道,并推进“戏剧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活动。
“老戏要新演,才能留住年轻人。”任雪迎说,下一步,西演将以精品创作与惠民服务,助力西安文化强市建设。
烟火与科技的盛唐交响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西安文旅融合的核心地标——大唐不夜城,这里以唐风文化为魂,串联起科技、美食、文创等多元业态,2024年接待游客7475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超75%,暑期单日峰值达45万人次。
身着汉服的各地游客在长安大排档品尝美味陕菜
在西安市组织开展的“情满长安”活动中,长安大牌档成了最暖的烟火据点,傍晚的店内,穿汉服的游客举着“三秦套餐”拍照,安徽游客王女士嗦着臊子面直夸:“碳水美食名不虚传!”活动期间,15家门店接待2万人次,售出“三秦套餐”7768份,带动消费超286万元,“端出的是饭,更是西安人的实在。”长安大排档运营负责人李娜的话道出了这里的温度。
“兵马俑奇妙夜”体验区,体验者戴着VR设备沉浸其中
而不远处的“兵马俑奇妙夜”体验区,1:1复刻的将军俑在光影中伫立,戴上VR设备,秦腔念白响起,陶俑仿佛开口问话,主角“一秦”拉着游客“穿越”秦代军营——骑乘设备模拟战马颠簸,箭雨来袭时座椅轻震,“连黄土气息都像真的!”游客的感叹里藏着科技的魔力。项目负责人孟凡琦表示,项目经秦陵专家把关,甲胄纹样、发饰样式严格还原文物。快闪店外,家长带孩子与“一秦”玩偶合影,“像听陶俑讲了一夜故事”。
曲江华物文创旗舰店唐风产品琳琅满目
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区里,293家商户中有107家主打文创,曲江华物文创旗舰店汇集近千款唐风产品,“遇见长安诗仙”“不倒翁”“长安的荔枝”IP让游客带走“盛唐记忆”,今年8月获批的离境退税资格更便利了境外游客。
西安大悦城四楼天台“网红”打卡点游客排队拍照
毗邻大雁塔的西安大悦城则以“文旅+商业”吸引年轻客群,350个品牌中首店占比突出,上半年新增20家潮玩首店,针对全年800万旅游客群(占客流40%),国际支付、酒店联动等服务贴心便捷,四楼观景台成网红打卡点,西北首店KCooking凭“观景位+美食”稳居全国业绩前列,下半年还将新增“长安祈愿台”,为拉动文旅消费持续注入新活力。
全域融合绘就新图景
从单个地标到全域布局,西安文旅融合的成效已形成规模效应。同日记者从西安市商务局获悉,2025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6亿人次,同比增长6.02%;游客总花费超2024亿元,同比增长8.03%。
下一步,西安将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牵引,持续深化“文化+科技+商业”融合,在高能级首店招引、夜间经济品质提升、文旅场景创新等领域发力,完善综合管理机制,优化消费环境,让“千年古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焕发更持久的魅力,为文旅高质量发展书写更精彩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