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指导、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美丽陕西我先行”——美丽陕西建设调研采访全面启动。活动贯穿陕北、关中、陕南,见证陕西生态之变,共话美丽陕西建设。
黄河在府谷甩出一道苍劲的“几字弯”,正以一幅“城在林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绿色生态长卷重新标注自己的坐标。巨变背后,始于府谷把“生态立县”写进发展总纲,更成于十年如一日建设绿水青山的执着长跑。
五年前,府谷被确定为晋陕蒙“能源走廊”绿色转型试点。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府谷分局二级主任科员贺小燕介绍,当地布设24套智能监控,与晋、蒙两地联防联控,黄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今年1-2季度达到Ⅰ类水质,优于国家考核标准,绝迹多年的鳑鲏鱼重现。沿黄废弃矿山同步完成生态修复,创面覆土植绿、坡面喷播、沟道蓄渗,实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
有人担心树多了,煤还能挖多久?府谷用事实证明:把煤炼成“青山”,才能把资源之路走宽、走绿、走久。截至目前,全县多座煤矿已完成智能化改造,井下5G+数字孪生让工人坐在地面调度室就能精准采煤,回采率显著提升,吨煤能耗持续下降;“我们矿区已累计种植杜松、油松、樟子松、侧柏、云杉等各类树木200余万株,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道沟煤矿矿长梁伟锋表示,昔日渣山,今日松涛阵阵。
更彻底的变化发生在产业链,煤制乙二醇、可降解塑料、高纯度金属镁等下游生产线昼夜运转,实现“按吨卖煤”到“按克卖材料”的华丽转身。泰达煤化公司运营副总经理王卫峰介绍,公司生产的Mg99.95A级镁锭占全国产量的60%,Mg99.99级高纯镁产能占全国产量的40%,一块煤的附加值大幅提升,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年产值已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三分之一,煤越挖越精,山却越绿越浓。
一系列数字背后,是府谷人在黑色资源上嫁接绿色产业的决心。在三道沟采煤沉陷区,每年输送约1.19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等效利用小时数达1494.9小时,可减耗标准煤3.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58万吨;板下套种黄芩、板蓝根等药材,实现土地二次收益,带动周边村民户均年增收数千元。全县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风电、光伏、储能、氢能一体化的新型能源体系已现雏形。
都说黄河拐过“几字弯”向西一甩,臂弯里便是西尧沟。十年前,这里还是府谷最典型的采煤沉陷带,地表裂缝像老人额头的沟壑,雨水一冲便成泥浆。如今的西尧沟,400亩寒富苹果顺着等高线铺展,春披花、夏滴翠、秋挂金,成为黄河岸边最亮眼的“坡面调色盘”。村民守着果园鼓起腰包,“过去守着煤窟窿叹口气,现在守着满园果子数票子。”
从西尧沟400亩寒富苹果采摘园到泰达煤化先进产业链,府谷用十年时间证明:黑色煤炭与绿色山水并非天敌,只要肯把乌金炼成青山,就能在黄土高原最北端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的时代答卷。
张紫怡 记者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