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崔海燕)清晨的阳光洒进岐山县凤鸣镇堰河村幸福院,78岁的李大爷正和老伙计们在院里下棋,厨房里飘出阵阵饭菜香——这是村里老年食堂新出锅的热乎饭。“以前一个人在家,冷锅冷灶是常事,现在中午到点就来幸福院餐厅,饭菜有荤有素,人多还热闹。”李大爷的话里满是满足。
从“散布村落”到“暖心港湾”
自2017年以来,岐山县已累计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02所,农村互助幸福院的持续建设发展,积极推动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向一体化、均等化方向稳步发展。这些散布在村落里的“暖心港湾”,不仅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吃饭难题,更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近年来,岐山县聚焦农村留守老人“餐饮休息、文化娱乐”等需求,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等方式,为农村互助幸福院配备食堂、宿舍、文娱室等设施,提供助餐、助乐等服务。如今,老人们在农村互助幸福院里吃饭有人管、闲暇有处去,脸上的笑容成了岐山乡村最温暖的风景。
“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是我们的牵挂,也是乡村振兴里的‘幸福密码’。”县民政局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服务,让更多农村老人感受“家”的温暖。
从“冷锅冷灶”到“顿顿热乎”
中午时分,京当镇小强村互助幸福院里饭菜飘香,笑语不断。数十位老人围坐在明亮的餐厅里,面前摆放着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饭菜——清炒时蔬、番茄炒蛋、红烧肉、香软米饭。70岁的金大爷笑得合不拢嘴:“以前一个人在家,做饭糊弄,又麻烦又吃不好,现在幸福院的饭菜不仅味道好,每餐政府还给最高补贴2元,很实惠,还能和老伙计们一起吃饭,热闹又开心!”这是小强村幸福院助餐服务启动后每日可见的温馨场景。
全县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27%,“吃饭难”成了留守或独居老年人亟待解决的问题。2024年起,岐山县以建设老年人助餐点为抓手,在全县推广助餐服务,政府对60岁以上老年人在爱心助餐点位用餐(午餐),每人每餐消费2元(含)以上,按照用餐消费总额的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元。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便宜又美味的热乎饭菜。
“现在,每天中午都和老伙计们一起来吃饭,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能聊天解闷。”村民张奶奶说。助餐点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难题,更成为他们社交互动的重要场所。
从“孤单守望”到“热闹相伴”
“一碗臊子面3元,政府补贴后只要1.5元,真是实惠又方便!”中午时分,西星村付大爷在助餐点接过热气腾腾的面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个设在村互助幸福院的助餐点,迅速成为村里老年人就餐的首选之地。
据了解,老年人助餐点主要服务60岁以上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群体,每日提供营养均衡的午餐。在餐食搭配上,注重低盐少油、软烂易消化,充分照顾老年人口味和健康需求。同时,政府给予50%的餐费补贴,单餐最高补贴2元,让老人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从“试点探索”到“全域开花”
岐山县通过建立“县级指导、镇级监督、村级管理、社会参与”的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管理体制,全县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60多万元,改造闲置校舍、旧村委会等场所作为农村互助幸福院场地,既节省了成本,又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服务。
“幸福院能办得长久,离不开大家的支持。”蒲村村的书记说,村里的企业捐了冰箱和消毒柜,在外的乡贤每年都捐钱,就连不少年轻人也主动来当志愿者,“有次下雨,几个在外上学的娃娃放假回来,还帮着给老人送伞、打扫院子。”
如今,走在岐山的乡村,农村互助幸福院里的笑声成了最动人的声音。老人们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眼里的光亮了起来——这不仅是一顿热饭、一个陪伴,更是一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安心。正如一位老人所说:“以前总怕给孩子添麻烦,现在在幸福院啥都不愁,这日子,比蜜还甜。”
在岐山,这份属于留守老人的温暖,正在每个村落里悄然生长,成为乡村振兴中最柔软也最坚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