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城市社区居民占用公共空间种菜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地方采取简单粗暴的“一拔了之”方式,却陷入“拔了种、种了拔”的怪圈。这看似环境整治的“小问题”,实则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
小区居民“占地”种菜背后,是市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公共空间不足的现实矛盾。一方面,种菜对许多居民而言不仅是生活补给,更是精神寄托;另一方面,无序种植确实影响社区环境和邻里关系,违反相关规定。简单取缔虽能立竿见影,却忽视了居民的需求,导致治理成本居高不下。
西安一些社区的探索提供了生动范本。有的社区通过租赁外部农田打造“共享菜园”,让居民“有处可种”;有的采纳居民意见并征得大家同意后,将杂草地改造为公共菜园,实现“有序共管”;还有的开发商主动预留“开心农场”,从源头化解矛盾……这些创新举措都有一个共同点:变“政府独奏”为“多方合唱”,在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寻找需求与规则的最大公约数,让基层治理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治理方式从“一刀切”向“精准化”演进。
从小区居民占用公共空间种菜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从邻里噪声扰民调解到停车管理……每一件民生“小事”的妥善解决,都是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关键一步。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治理是离群众距离最近的“面对面”治理实践。管理者既要用心用情,以温度感知群众需求;又要善用智慧,在规则与需求间寻找最优解。(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