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发现孩子体重蹭蹭上涨时↑↑↑↑,往往只担心“影响颜值”“怕得糖尿病”, 却忽略了一个更隐蔽的风险💣💥💥:
体重异常增长可能正在悄悄伤害孩子的大脑,让专注力、记忆力“变笨”!更关键的是,很多家长靠“肉眼判断胖瘦”,可能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
体重疯涨,大脑正被“悄悄伤害”!
孩子体重增长过快时,尤其是超重或肥胖,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直接影响大脑功能:
1、脂肪“发炎”,攻击大脑“记忆仓库”
多余的脂肪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这些“坏分子”顺着血液跑到大脑,尤其会破坏负责记忆和专注力的海马体。就像给大脑的“记忆硬盘”划上划痕,孩子会出现记不住课文,上课走神,做题粗心等问题。
研究发现,肥胖孩子的海马体体积比正常体重孩子小,且体重越重,影响越明显。
图源:科普中国公众号截图,文章:《肚子上的肉越来多了?小心!你的脑子可能越来越小了》
2、血糖“过山车”,大脑能量供紊乱
高糖、高油饮食导致的肥胖,会让孩子血糖忽高忽低。大脑全靠葡萄糖“供能”,血糖骤升时孩子昏昏欲睡,骤降时又烦躁易怒、无法集中注意力。很多胖娃写作用坐不住,频繁找零食,正是大脑“能量不足”的求救信号。
3、激素失衡,“专注力开关”失灵
肥胖会打乱体内激素平衡,比如让“饱腹感激素”——瘦素变得迟钝**,不仅管不住嘴,还会抑制大脑的专注力调节功能。同时,生长激素分泌受影响。而生长激素不仅关乎长高,更是大脑发育的“营养剂”,缺乏会让孩子反应变慢。
减肥后,孩子的大脑能恢复吗?
好消息是:早期干预,科学减重话,大脑功能大多能逐步恢复!
10岁的小宇因肥胖导致成绩下滑,专注力测试得分低于同龄孩子30%。在医生指导下,同通过调整饮食(减少高糖零食、增加蔬菜和蛋白质)和每天运动(跳绳+游泳),3个月减重6公斤。复查时,他的专注力明显提升,背单词的速度比之前快了一倍,海马体功能评估也接近正常。
原理是:减重后,体内炎症因子减少,血糖区域稳定,激素水平回归正常,大脑的“营养供应”和“”修复功能”重新启动。
但要注意:肥胖时间越短,干预越早,恢复效果越好!!如果肥胖持续超过3年,大脑的某些损伤可能变成“不可逆”,即使减重也难以完全恢复。
别靠“肉眼判断胖瘦”,科学评估才可靠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肉嘟嘟才可爱”**“看着不胖就没事儿”,但这可能漏掉真正的肥胖风险。判断孩子是否肥胖,不能凭感觉**,必须用科学指标!
1、计算BMI(身体质量指数)
公式:BMI=体重(kg)÷身高(m²)的平方
儿童BMI需对照“年龄-性别生长曲线”:
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的95%,属于肥胖;
85%-95%之间属于超重(即将进入肥胖); 举例:🚩
7岁男孩身高1.2m,体重30kg,BMI=30÷(1.2x1.2)=20.8,超过95%同龄人标准,属于肥胖💥。
上表数据来源: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系列一:您的体重健康吗?来看看标准!》
2、结合“腰围”和“体脂率”
有些孩子“看着不胖但肚子大”(腹型肥胖)“,危害比全身肥胖更严重,因为腹部脂肪更易释放炎症因子。此外,体脂率(身体脂肪占体重的比例)也是重要指标,儿童体脂率超过25%(男孩)或30%(女孩),需警惕肥胖风险。
3、定期做“生长发育评估”
建议每年带孩子做一次评估,医生会结合身高、体重、骨龄、血糖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肥胖及相关健康风险,避免家长“误判”或“漏判”。
当孩子体重出现异常增长时,这不仅是“体型问题”,更可能是大脑发出的“预警信号”,及时通过科学方法判断是否肥胖、尽早干预减重,才能让孩子的大脑和身体一起健康成长。
记住:孩子的“聪明”不仅靠学习,更要从管理体重开始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