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刘美)榆林学院“科技赋能·智绘黄河”暑假社会实践团队由信息工程专业背景的师生组成,肩负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暑假期间,他们深入黄河中游绥德一线,直面基层水文治理中存在的技术短板。通过与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技术人员的深入交流,团队聚焦于水文报表处理效率低、传统雨量计精度和自动化不足、多类监测设备数据分散等突出问题,确立了“软件研发—硬件改造—系统集成”三条主线的任务规划。
分步攻关,四大成果落地
在实践中,团队循序推进、逐项攻关,完成了四项核心成果。首先,研发了水文报表自动处理软件,实现从数据导入、清洗、统计到标准报表输出的全自动化,显著提升了基层数据处理效率与准确性。其次,设计并部署了智能雨量监测系统,采用工业级激光位移传感、4G无线传输和太阳能低功耗供电,实现了高精度测量和远程实时监控。接着,团队完成了碳通量塔、负离子仪、自动气象站、蒸散仪、水位计、土壤墒情仪及新型雨量计等七类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接入,解决了线路、接口、信号等现场难题。最后,搭建了多源环境要素接入与可视化展示平台,将多类监测数据统一汇聚、集中展示、支持历史查询与一键导出,构建起贯通“采集—传输—展示”的完整数据链路。
知行合一,智绘黄河新篇
这次暑期实践,让团队完成了从“纸上方案”到“地上应用”的全流程闭环,不仅锤炼了工程能力、编程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黄河流域基层水文治理提供了可见可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成果的落地有效解决了数据处理效率、监测精度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痛点,形成了“青年智力+科研平台+一线需求”的协作模式。黄河之治,路在脚下。暑期已结束,但“智绘黄河”团队社会实践的行动不会停歇,团队在课余和周末空闲时间,继续扎根黄河流域一线,让青春智慧在黄土高原上生根发芽,让科技力量在奔腾的黄河水中留下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