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三年社区里的诈骗案例制作成“反诈日历”,在老年活动中心开起“防骗茶话会”……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未央湖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田力,在他负责的草二社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守护社区居民“钱袋子”。
快递驿站新店开业 他送上反诈“提醒贴”
9月1日,丽舍春天小区门前24小时营业的快递驿站正式开业,一大早,田力就骑着电动车赶来。“我下午给你送几张反诈的宣传彩页过来,那上面有不干胶,可以粘在这几个柜子的侧面,方便大家伙取快递的时候,多看看最新的案例,增强防骗意识。”田力对快递驿站的经营者说。
看到工作人员在整理包裹,田力提醒道:“物品邮寄需要逐件开箱验视,检查包内物品是否有禁寄物品等。还特别要注意的是,现金属于不可以直接邮寄的品类,有一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就是邮寄黄金或者现金。”
“快递驿站如果不提高警惕,很有可能沦为骗子的帮凶。”听闻此言,快递驿站的工作人员听得更加认真了。“骗子通常以高收益、安全审查等为诱饵,通过线上获取信任、线下转移财物的方式,诱骗受害人购买黄金并邮寄至指定地点,从而骗取财物。”田力一边说着,一边将反诈宣传单递到工作人员的手里。
创新宣传方式向老年人传授反诈知识
根据以往经验,老年人是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为此,田力制作“反诈日历”。记者看到,日历上有社区真实发生过的诈骗案例,针对骗子不同的诈骗套路,总结出有针对性的防骗应对方法。田力将这些“反诈日历”贴在各小区单元楼门口,每月更新。
此外,田力还在老年活动中心开起“防骗茶话会”,他自费购置茶点、饮料,邀请社区老年人前来参与。在茶话会上,老人们一边品茶,一边听他讲防骗案例。“退休老人刘姨离异,儿子做电商平时工作忙,不久前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对象,双方确立恋爱关系后,对方以帮忙理财为由,先后3次让她转账,被骗160万元。接到反诈中心推送预警信息后,我和同事迅速上门,虽然拦下66万元,然而骗子前两笔转账已经被骗子转出,大家可要引以为戒。”田力在茶话会上分享道。
听着田力分享的案例,社区独居老人赵女士说:“总在新闻上看到各种老人上当受骗的案例,没想到这些案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以后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少老人向田力打趣道:“田警官的唠叨,比子女的叮嘱还管用。”
通过努力让社区全年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5%
田力介绍,他负责的草二社区占地面积约1.5平方千米,包含3个中大型小区,常住人口7000余人,流动人口体量大、周边建材市场繁多、人员结构多样、治安环境复杂。
2024年,该社区警务室建成以来,田力通过警务室推动民警与社区、物业、治安协理员等多元主体有机联合,期间吸纳15名治安协理员、35名楼栋长、11名物业人员,通过各方力量及时向居民推送反诈防骗案例,主动排查风险隐患,多措并举深耕“预防警务”,他把防范知识揉进与居民的市井对话中,力求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早处置”,将风险隐患掐灭在萌芽状态。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在草二社区的3个小区随机提问,居民们基本都可以说出两三个学到的反诈案例。据统计,该社区全年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5%。
文/图 本报记者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