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李白”与“杜甫”正在与旅客互动。 本报记者 代泽均 摄
本报讯(记者 张毅伟 见习记者 宋可青)9月10日,“文物会说话:唐诗里的长安”博物馆主题展在西安火车站启幕。这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站联合西安市文物局为深入贯彻落实《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推动唐诗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赋能文旅产业的最新举措。
西安火车站作为重要交通枢纽,近年来不断探索“铁路+文旅”融合新路径,以文化为笔勾勒古都风华,成为展示西安历史底蕴与城市魅力的核心窗口。在“铁路+文旅”的创新实践中,西安火车站将铁路出行场景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此次深度联动,西安市文物局整合西安博物院、大唐西市博物馆等多家机构的馆藏资源与文物复仿品,以唐诗为线索,通过“唐俗・物华集”“唐彩・焕千俑”等四大篇章,让三彩马、丝路货币等文物“走出”博物馆,在候车空间铺展盛唐生活图景、艺术创造与丝路繁华。
西安火车站加入博物馆元素,让南来北往的旅客在候乘间隙触摸历史温度,也推动车站从“铁路枢纽”向“文旅+”转变,为文旅产业和铁路文化注入新动能。这种协作让交通枢纽成为唐诗文化与历史文物的“活态展厅”,既贴合“推动唐诗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赋能文旅产业”的要求,也让西安火车站这座古都新驿在文化传播中焕发新的风采。
近年来,西安火车站在文化传承与非遗传播领域持续发力,从引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皮影、剪纸等传统技艺,到设置“唐诗走廊”让旅客在行走间品读千古名句;从情满中秋的唐乐宫沉浸式演绎,到联合西安市文物局推出“铁路+博物馆”服务,西安火车站始终以“让文物活起来、让非遗传下去”为目标,将文化融入车站的每一个细节。这些举措不仅让旅客在出行中深度感受西安的文化基因,更让铁路枢纽成为非遗活化、历史传播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