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姬娜)为破解青少年尤其是困境、留守青少年群体面临的心理健康与安全风险双重挑战,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短板,夯实“家校社”协同育人基层网络。9月10日至11日,在共青团西安市委的支持下,西咸新区利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心事邮局”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项目聚焦教师、家长、社区工作者等一线群体,在王寺街道冯党社区、沣东二路社区开展心事邮局——青少年心理与安全技能“种子导师”培训工作坊,为辖区24名“种子导师”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的专业赋能培训。
活动以趣味互动拉开帷幕,“我的情绪天气预报”破冰环节迅速打破隔阂。每位参与者用“晴、多云、雨、雷电”等天气符号,描绘当下情绪状态并分享背后故事。工作人员借此引入“情绪无对错”的核心观点,让参与者从自身出发,开启对情绪认知的第一步。
随后的“心事邮筒”角色扮演环节,“收信人”随机抽取青少年常见烦恼“来信”,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撰写回信。从“学业压力大怎么办”到“和父母沟通不畅如何解决”,大家围绕真实问题展开深度交流,在换位思考中掌握共情回应技巧;而在“寄信人”环节,参与者纷纷写下自己在青少年教育或沟通中遇到的实际挑战,投入“邮筒”,工作人员随机抽取信件组织集体讨论,众人集思广益寻找解决方案,让培训内容真正与一线需求紧密结合。
“技能解锁”环节则聚焦实用工具的传授,为“种子导师”打造可直接落地的“情绪胶囊”工具箱。“减压呼吸操”,一套仅需3分钟、可随时开展的呼吸放松法;“积极语言卡”,通过趣味卡片游戏,帮助大家练习将指责性语言转化为描述性、建设性语言。每一项技能讲解后,都搭配现场演示与即时练习,确保参与者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参与培训的一位社区工作者表示,此次“种子导师”赋能培训工作坊,通过趣味导向、高度参与的培训形式,不仅让参与者掌握了基础的青少年情绪辅导技巧,更激发了大家成为基层支持力量的热情。
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丰富“种子导师”的技能储备,建立“种子导师”交流群与互助学习小组,构建持续支持的网络体系,推动青少年关怀服务从“专业力量覆盖”向“基层自主延伸”转变,让青少年身边的“守护者”成为可持续的关怀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