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姬娜)9月13日至14日,由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与西安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的主办的“白露听秦韵·节气传非遗”主题公益课堂,在西安市雁塔区书香林苑社区举行。活动以“感知自然律动·传习秦腔艺术”为主线,融合节气知识、非遗体验与心理教育,为社区亲子家庭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教育实践。
沉浸式体验:在白露时节感受秦腔魅力
9月13日的活动以“白露秦韵”课堂拉开帷幕。常可盈老师通过吟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经典诗句,结合秦腔唱段的演示,生动讲解了白露物候、秦腔艺术的深厚渊源。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节气背后的自然规律与农事传统,还在互动中体验了秦腔声腔的独特韵律,感受到时间、自然与人文情感的同频共振。
随后的手工环节中,孩子们绘制秦腔脸谱,通过色彩和线条理解戏曲中的角色性格与情感表达。在“你来演,我来猜”的游戏中,他们模仿秦腔角色的动作与神态,进一步体会到“以形传神、以戏动情”的表演艺术。
从积木建构到情绪认知:多维启蒙儿童思维
活动创新引入“积木人:小方块里的大世界”思维建构课程。志愿者引导孩子们通过搭建积木角色并为其赋予姓名、性格和故事,模拟微型社会中的协作与共享。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更潜移默化地传递了包容、共情与协作的社会化理念。
9月14日,活动进一步延伸至儿童情绪教育领域。心理课堂通过绘画涂鸦、手指游戏和情绪脸谱绘制等形式,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情绪。在分享与表达中,小朋友们理解了情绪与色彩、线条之间的关系,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课程最终以情绪管理舞蹈收尾,倡导在快乐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与现代对话,拓展教育新路径
本次活动通过“白露节气—秦腔艺术—积木哲学—情绪教育”的主线,构建出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教学场域。孩子们不仅在传统文化中获得浸润,还在动手实践和协作共创中实现了思维启蒙和情感培育。
西安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节气+非遗+心理教育”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未来将继续挖掘二十四节气与非遗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推动志愿服务从“单次活动”向“课程体系”升级,助力更多儿童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的交融中成长。
本次活动由多所高校志愿者共同参与实施,包括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财经大学、西安航空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和曲江二中等多所学校的学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