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热度高、市场发展快,
但机构质量参差不齐,
存在安全事件频发、价格虚高、货不对板、
缺“研”少“学”等问题,
引发家长质疑,
研学游市场乱象的成因是什么?
选择研学游,该如何避坑?
机构对外宣称要前往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 “开展启发性课程”,可实际上不过是花高价搞了场参观打卡活动。
▶电商平台上的“名校深度研学”产品,其简介宣称是高档团深度游,不仅可安排校园参观,还提供趣味讲解服务。
▶实际上消费者支付基础团费后,仅能获得校园预约协助,若需讲解服务,还需额外支付费用。另外,提供讲解的并非具备专业资质的研学游老师,而是社会兼职人员。
▶住宿方面,部分产品会明确标注酒店名称,价格透明;但也有产品用“学生公寓”等模糊表述,实际接待标准远低于预期。
(一)选择具有资质的研学机构
▶儿童研学旅行暂无专项法规与强制性标准,资质是安全与体验的重要保障。
▶消费者选择时,需查验机构营业执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并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机构注册及经营异常情况以核验真伪。
安全是研学旅行的底线。在确认机构资质后,消费者需重点考察其安全保障能力,包括询问行程、交通、食宿等信息,要求说明监护配置、应急处理及预案。
▶消费者在面对研学旅行宣传时要保持理性,对营销话术提高警惕,重点关注合同内容,不轻信口头承诺。
▶面对“高端研学”“专家授课”等宣传,多对师资背景、授课方式等内容细节进行追问,必要时可要求机构提供具体合作协议、师资证明等材料。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研学旅行服务时,
应认真核查机构资质,
警惕安全风险,
理性审慎作出选择。
三秦都市报全媒体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图片:AI生成
编辑:薛璐(见习)
责任编辑: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