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9月15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文明的回响”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来自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古巴、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秘鲁、委内瑞拉、乌拉圭、多米尼加等拉美15个国家的40位青年诗人与37位中国诗人齐聚古都西安,以诗为媒,将开启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交流盛会。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出席并致辞。
张宏森表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国的前途命运必将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诗歌尤其能够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灵交往、情感共鸣、思想互通。诗歌以极其精炼而美妙的形式,承载着人类共有的乡愁和人文关怀,储存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民族记忆。中国与拉美国家的文明互鉴、文化交流以及诗歌交往有着深厚传统,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段佳话。近年来,中国作协积极开展与拉美国家的文学交流,通过文化互鉴、互利、互通,进一步增进了彼此理解与欣赏。期待拉美诗人充分感受中国文化、中国诗歌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崭新气象,把各自的理解与感受带回自己的国家、写到自己的诗中,用诗歌搭建起心灵的沟通之桥,激荡文明的回响。
孙大光在致辞中表示,举办这次诗会,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举措。当前,陕西正在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积极引领新大众文艺发展,以文学艺术为纽带,深化对外人文交流合作。希望诗人朋友以诗为媒、互学互鉴,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用诗歌讲好中拉故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民心相通,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
开幕式在舞蹈《春江花月夜》中拉开帷幕。舞者们身着淡雅衣裙,以柔美婉约的舞姿和空灵悠远的乐曲,再现了“春江潮水连海平”的意境,将观众带入张若虚笔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深邃哲思,为这场文明之约铺就浪漫底色。
启动仪式上,16位中拉诗人代表将手轻置于星空装置之上,随着全场齐声倒计时,星空柱同步亮起,大屏星河流转,“文明的回响”国际青春诗会正式启动,象征着中拉文明跨越半球的诗意邂逅。
诗歌展演环节将整场晚会推向高潮。情景表演《天下朋友》率先登场,以豪迈舞姿演绎“天下朋友皆胶漆”的盛景,展现中外友谊的深厚情谊。随后,舞蹈《琵琶行》惊艳亮相,水袖翻飞间,“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意境扑面而来,让观众沉浸在诗歌与舞蹈交织的艺术魅力中。
在“东西诗韵汇长安”主题演绎中,中拉诗人与中国演播艺术家联袂呈现跨越语言的诗意对话。巴西诗人雷南・奈尔伯格与中国演播艺术家赵冬安共同演绎《商船水手》,以远航意象连接起两大洋的文明脉络;阿根廷诗人玛丽亚・埃琳娜・安妮巴利与中国演播艺术家杨芳合作的《无题》,让西语的缠绵与汉语的婉约交织出爱的共鸣;秘鲁诗人卡鲁拉克米·普里里奈与首届中华诗词大会总冠军、陕西咸阳姑娘陈更联袂献上诗作《瓦米》,以安第斯山的雄浑与八百里秦川的厚重相映生辉,将现场观众带入跨越太平洋的诗意对话。中国诗人龙少压轴朗诵《大地交出的火焰》,将秦岭的苍茫与拉美高原的壮阔诗意交融,引发全场热烈反响。
开幕式在全场共唱原创主题曲《青春火焰》中达到顶峰。这首由16国诗人共同创作的歌曲,旋律融合中拉音乐特色,“你添一句山海,我补一段星光”的歌词,成为“文明的回响”最生动的注脚,也为整场晚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据悉,本届诗会充分运用陕西文化特色打造诗意场景,以沉浸式体验再现盛唐气象,致力于推动中拉青年诗人的深度对话。活动以诗歌为桥梁促进情感共鸣与青春交融,用文学形式深化新时代中拉关系,不断丰富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文化内涵。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中拉诗人代表团将参访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大唐芙蓉园等文化地标,深入秦岭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开展自然诗会与创作交流,体验陕西非遗魅力,并走进高校举行多场学术对话。9月18日起,活动将移师北京,中外诗人将继续通过诗歌对话与文化互鉴,让“文明的回响”在双城之间持续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