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游客吃瓜被卡窒息!志愿者教科书式急救抢回生命

游客吃瓜被卡窒息!志愿者教科书式急救抢回生命

2025-09-18 20:57:38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姬娜)游客胡女士刚咬下一口哈密瓜,果肉瞬间卡喉,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她面色青紫,呼吸急促……9月14日15时35分,陕西历史博物馆序言大厅,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就此展开。

  

惊险3分钟:教科书式急救夺回呼吸

9月18日,记者来到陕历博,从公共视频中看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你们这里有医生吗?”在志愿者服务中心,面对马先生的求助,志愿者曲浩热心指引:“游客服务中心有医生,你快去!”

随后,曲浩敏锐察觉异常——马先生并未去找医生,而是回到胡女士身边。胡女士痛苦地抓着喉咙,身旁还放着打开的哈密瓜水果盒。

“不好,是食物卡住了!”曲浩立即跑到事发地安抚马先生:“别怕,我去叫医生!”同时,紧急通知就近的志愿者朱倩文,之后奔向游客服务中心联系驻馆医护。

15时37分,朱倩文疾步赶到。她观察发现,胡女士面色紫绀、无法言语、呼吸困难——典型的气道异物梗阻症状!

她毫不犹豫,从背后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抵住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覆固定,连续、快速、有力地向上腹部冲击。

一下!两下!三下……

几次冲击后,“啪”的一声,一块哈密瓜从口中喷出。紧接着,胡女士猛地咳出一口气,胸腔开始起伏,脸色由紫转红,自主呼吸恢复!

此时,驻馆医护人员贺东霞、王丹携带急救箱抵达。经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外伤,确认已脱离危险。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有人轻声感叹:“太专业了,这就是‘活的’急救课。”

“当时根本没时间多想,培训的动作已经成了肌肉记忆。”朱倩文回忆,“看到她呼吸回来那一刻,整个人都松了下来。”

  

一封感谢信4面锦旗:爱的循环

“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什么叫‘生死一线’,更体会到什么叫‘天使就在人间’!”事后,马先生写下千字感谢信,致谢4位“救命恩人”——朱倩文、曲浩、贺东霞、王丹。

“就在我魂飞魄散之际,一道‘红马甲’扑了过来。朱倩文小姐姐已闪到我爱人身后——拇指精准抵住脐上两横指,干脆利落地向内上方冲击。短短数秒,那块要命的瓜‘啪’地落地,空气重新灌进爱人的肺里,也灌进我濒死的心脏。”

“你们不仅挽回了爱人的生命,也挽回了一个家庭的完整与欢笑;你们让‘博物馆’三个字不再只是时空和历史的容器,更是当下最温暖的文明坐标……”

马先生表示,自己要把这段经历讲给孩子、讲给游客、讲给所有愿意倾听的人,让“海姆立克”不再只是急救术语,让“陕历博”不再只是旅游景点,让它们成为爱与勇敢的代名词。

9月16日,夫妻二人专程返回陕历博,送上4面锦旗。

“‘曲’声镇魂,‘浩’语安魂,一声别怕稳人心,万钧慌乱化春和!”

“‘朱’力千钧,‘倩’影夺秒,海姆立克教科‘文’,数秒抢通生命道!”

每一面锦旗,都巧妙嵌入志愿者姓名,字字滚烫,情真意切。

“说实话,当时很绝望,差点以为自己活不过来了。”胡女士感慨道:“我小时候和妈妈在村子里救过一个掉进沙坑的小男孩。现在,我也被陌生人救了。我感觉,爱是循环的。”她坚定地表示,以后,自己也要当一名志愿者。

她们是谁?平凡人不平凡的选择

“90后”朱倩文,是西安市出租汽车集团的员工,平时热衷公益。7年前,成为陕历博的社会招募志愿者,每逢周日便到馆内做导览、讲解等志愿服务。

马先生曾尝试为妻子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但因操作不规范未能成功。而朱倩文的专业施救,正是源于专业培训与反复练习。3年前,朱倩文在陕西省红十字会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时看到急救培训的海报,便报名参加培训,考取了救护员证书。

“我知道她学过急救。”11年前成为陕历博志愿者的曲浩说,她与朱倩文常搭档服务,情况紧急,第一时间想到搭档。9月18日,曲浩主动向朱倩文学习急救技能,“掌握急救技能,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

“‘奉献自我,传播历史’是我们的信念。”陕历博工作人员介绍,陕历博志愿者团队始建于1999年,累计注册志愿者超1.5万人,服务时长超86万小时,服务观众近800万人次。

同时,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游客,博物馆人员较为密集,室内空间相对封闭,为保障自身安全,维护文明有序的参观环境,请尽量避免在展厅内进食,建议在馆外休息区或餐饮区享用食物。

(编辑:薛诗彤)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