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王娇莉)9月24日,西安中国画院“时代画卷·长安新篇”重大题材美术创研展工程(第二期)启动仪式,在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美好生活服务中心广场举行。百余位艺术家齐聚终南山下,共同开启以艺术绘就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艺术创作实践。其中,《数智乡村·共襄未来》(人工智能艺术)尤为引人注目,标志着AI艺术首次入选西安重大题材美术工程。
启动仪式在充满乡土气息的鼓舞表演中拉开帷幕。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犇介绍说,本次工程旨在以多元艺术形式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安实践,工程计划组织60位艺术家深入西安各区县及秦岭北麓,创作60幅反映西安文脉、文旅胜景、古今名人与时代气象的优秀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农民画、影像及数字艺术等多种类型。
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表示,鄠邑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乡村振兴成果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期待艺术家们用笔墨镜头展现鄠邑的生态人文与发展新貌,以文艺赋能城乡。他表示,鄠邑将借助民间版权全国试点机遇,打造乡村艺术馆与家庭收藏馆,欢迎各界前来感受诗意生活。
仪式上,西安中国画院与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艺术创作、展览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郭线庐向工程组委会赠送书法作品,西安中国画院也与农民画展览馆,鄠邑区委、区政府互赠作品,以艺术为媒深化情感联结与文化共融。
在选题发布环节,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锐宣读公布了本期工程的60个选题。这批选题聚焦“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秦岭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主题,突出时代性、地域性与创新性。
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仵江,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郭线庐,鄠邑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值,中国美术报副社长李回源,鄠邑区副区长吴宁超共同向6位委托创作的艺术家代表授予创作任务书,内容涵盖影像实验艺术、农民画等方向。六大选题中,《数智乡村·共襄未来》(人工智能艺术)尤为引人注目,标志着AI艺术首次入选西安重大题材美术工程。同时,《乡土记忆新场景》(影像与数字艺术)等选题也展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趋势。
郭线庐谈道,该工程是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重要实践,呼吁广大艺术家扎根人民、深耕生活,创作更多彰显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
启动仪式后,嘉宾集体移步至中国户县农民画博物馆终南分馆,参观“时代画卷·诗意终南”西安中国画院美术精品展,展出的50幅作品表现了西安历史文脉、诗意秦岭、乡村振兴及西安文旅名胜等内容,这批作品也是随中亚人文国际班列赴阿拉木图首展后,在国内展出的第二站。
随后,艺术家们开展了现场笔会与蔡家坡村实地采风写生活动,以笔墨与镜头直接对话秦岭与人民,开启本期工程的首次集体创作实践。
据悉,该工程第一期已于去年在长安区太乙街办启动,完成40幅精品力作,取得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近日,工程荣誉入选《中国美术报》创刊十周年暨2025中国美术报艺术季“时代·人民”城市联动项目,全国仅22项入选。本期项目将于12月完成全部创作,并通过展览、出版、融媒体传播等方式,向社会集中呈现一批聚焦西安发展、彰显中国气派的新时代美术力作。
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犇表示:“我们西安的美术创作工程就是要扎根于人民与生活之中吸收营养,再从田野中孕育生长出来,画家们将深入乡村一线驻村采风创作,最终所获成果不仅只是悬挂展示在美术馆,更要传递出这个时代的温度与脉搏,最终回馈给曾孕育他的土地与人民。”(西安中国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