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夏明勤)9月25日,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与昆山市文化馆联合主办,陕西艺术摄影学会、江苏省艺术摄影学会、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昆山当代昆剧院、西安市艺术学校共同协办的“大地回响——秦腔与昆曲影像对话展”在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以创新的影像艺术形式,推动中国南北戏曲代表性剧种——秦腔与昆曲展开一场跨越地域的深度文化交流,生动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兼容并蓄。
展览旨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根”与“魂”的独特魅力。秦腔,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质朴豪放的风格,承载着黄土地人民的真挚情感与历史记忆;昆曲,发轫于江南水乡,以其婉转悠扬的“水磨腔”、细腻典雅的表演,蕴含着中国古典艺术的精髓与智慧。一刚一柔,一北一南,两朵艺术瑰宝虽地域风格迥异,却同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动见证,在全球华人心中共同鸣响着深厚的文化乡韵。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白利群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期待通过此次展览,搭建一座南北文化深度对话的桥梁。不仅让观众欣赏到秦腔与昆曲各自独特的艺术之美,更能透过光影的对比与融合,领悟其背后所承载的地域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包容哲学。这对于提升公众对传统戏曲的认知度与自豪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昆山市文化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韩承峰表示:“此次跨区域合作是一次有益尝试,希望以文化为纽带,进一步促进苏陕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本次展览创新地以“影像”为核心媒介和对话语言。策展人薛铂介绍:“我们不想只呈现戏曲舞台上的光鲜瞬间,更希望通过镜头‘挖深’两种艺术的根。你能看到秦腔艺人在乡村戏台后台化妆时的斑驳光影,也能捕捉到昆曲演员在水乡古宅里吊嗓的静谧画面,这些‘非舞台’瞬间,才是它们流传不息的生命力所在。”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以“影像”为纽带,让黄土高原的豪迈与江南水乡的温婉在镜头下相遇。展厅里,通过两地摄影家的精湛作品,镜头不仅捕捉了秦腔《三滴血》《铡美案》等经典剧目和昆曲《牡丹亭》《西厢记》等名篇在舞台上的华彩瞬间,更深入幕后、走入民间,记录了艺术家们台下的艰辛传承、乡村戏台周边的火热生活场景,以及两种古老艺术如何深深植根于百姓日常,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一幅幅震撼人心或温情脉脉的影像,构建起一个无声却极具张力的对话空间,让观者得以直观感受黄土的苍茫豪迈与水乡的温婉灵秀如何在艺术中交融互鉴。不少观众拿着手机拍摄影像作品,有的还在讨论秦腔与昆曲的不同风格。
开幕式现场,秦腔艺术表演与昆曲《牡丹亭》影像展示同步呈现,高亢唱腔与婉转画面交织,瞬间将观众带入这场跨越南北的文化对话中。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10日。旨在吸引更广泛的群体,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深邃魅力,聆听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大地回响”。(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