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全国科创“新火种”80强出炉!陕西两项目入选

全国科创“新火种”80强出炉!陕西两项目入选

2025-09-27 14:17:40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任荣)记者9月27日从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首次发布的《中国“科创未来之星”企业研究报告》及榜单中获悉,全国共有80家科创企业入选,其中陕西有氢易能源和星环聚能2家上榜,均为秦创原孵化企业。

“科创未来之星”指具备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在创业早期就展现出技术领先性、商业化潜力及高价值潜质的科技创业公司。这一概念旨在发现科技创业企业的潜在价值,助力高质量发展。

据悉,80家“科创未来之星”企业分布于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个城市。

从省级行政区划来看,北京与江苏并列第一,均有21家企业入选;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北京则以21家遥遥领先,苏州11家居第二,位于中西部的武汉、西安、成都均2家。

(80家“科创未来之星”企业区域分布图 ) 

“科创未来之星”并非泛化的科技企业概念,它们有着一些鲜明共性:如聚焦国家战略布局的关键方向,通过前沿技术探索或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0到1”的突破;创始团队能级高,普遍具有“技术专家+企业家”复合背景;大多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展现出高价值潜力,获得头部投资机构青睐。

上榜企业分布于AI与机器人、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10大领域,以及具身智能、植介入器械、商业卫星、脑机接口等35个赛道。据统计,80家企业均获融资,累计融资额超百亿元,企均融资额1.5亿元,最高单企融资达16亿元。

这类企业既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攻坚者”,也是开辟新赛道及未来产业的“拓荒者”,更是未来独角兽企业的“源头火种”。

以上榜的两家陕西企业为例,氢易能源专注于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搭建起涵盖高密度有机氢载体开发、高活性加脱氢催化剂研制、高效储放氢工艺设计及先进装备制造等板块的全链条平台,旨在解决氢气储运供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其代表着陕西在氢能这一长周期、高技术壁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已拥有具备核心创新能力的“种子选手”。

(星环聚能SUNIST-2装置现场)

星环聚能则聚焦于“可控核聚变”,创始团队在核聚变领域已有超过20年的技术积累,其基于高温超导球形托卡马克的重复重联可控聚变技术方案,被认为是最具商业化潜力的路径之一。目前,企业已完成初步工程验证,正按照五步聚变能开发路线图稳步推进,处于第三阶段的关键研发期。

星环聚能的快速成长表明,陕西的科创生态不仅关注应用技术的突破,更有勇气和眼光去布局前沿基础研究和未来产业。

两家公司,一家着眼近中期商业化应用的“卡脖子”环节,一个探索远期能源解决方案,共同构成了陕西“应用”与“前沿”并重的科创格局。

与北京、江苏等地区相比,无论是整个陕西还是西安的上榜企业都相对较少,这背后是创新资源转化效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及金融支持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近年来,依托秦创原和西安“双中心”建设,陕西持续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推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催化全链条加速,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势能。

截至2025年6月,我省已有10.8万项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转移转化成果4.2万项,670名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新成立的2597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中,已有787家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462家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23家晋升为规上企业。

大多数成果直接应用到现有企业中,2025年1-6月份,通过校企合作、联合研发、技术转让等方式助推企业新增产值195亿元。陕西省主持完成的21项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项目已全部转化应用,获省奖的184项成果在709家单位实现转化,近三年累计销售收入5898.86亿元。

资金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也是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重要支撑。

2025年7月,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正式落地,由秦创原创投公司管理运营。科创母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引导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未来”,补齐陕西科创投资的短板。同时,与长安汇通旗下产业基金群协同,打造纵向贯穿种子—天使—VC—PE—并购—S基金全周期、横向链接产融学研政各主体的基金矩阵,实现对科技型企业的接力式培育、体系化运营。

陕西正加快将科教资源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为更多陕西科创企业走向全国乃至全球舞台提供着强劲支撑。

(编辑:李溢涵)

(责编:张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