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佛坪:“茱萸红”深藏“秦岭南” 守牢“生态绿”

佛坪:“茱萸红”深藏“秦岭南” 守牢“生态绿”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 2025-10-10 18:45:05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唐碧忠)金秋十月,佛坪的山涧沟壑尽染“茱萸红”。

眼下,佛坪县10.6万亩成熟的山茱萸果实挂满枝头,呈现出一派喜人的好“丰”景。村民们穿梭于林间,正忙着割草、整修林间步道,为采摘季做准备。

这座被誉为“中国山茱萸之乡”的生态县城,正以“绿色循环产业”为牵引,通过“食药同源”认证与产业链迭代升级,将一株株山茱萸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摇钱树”。

药香焕新机:从野生资源到绿色产业

佛坪种植山茱萸的历史可追溯至南朝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的“汉中山谷”即指此地。如今,佛坪县不仅是全国三大山茱萸主产区之一,更以10.6万亩的种植面积和“果大、肉厚、色红、味正、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独特品质享誉全国,年产1200吨干品的规模占据全国六分之一市场份额。2023年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2024年,佛坪山茱萸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过去靠人工手挤果核,一天只能完成几十斤;现在用皮核分离机,每小时能加工300--500斤,效率提升数十倍!”岳坝镇大古坪村山茱萸种植基地负责人吴彦君感慨道。

近年来,佛坪县投入近千万元建设标准化脱核、烘干、色选、分级初加工基地,引进采果机、皮核分离机等设备,将人工成本降低70%,鲜果加工损耗率从15%降至3%以下。今年又争取到中国三星与阿里科技兴农项目资金250万元,为两处基地新增色选、脱核、采摘、无人机等智能设备,推动初加工向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发展。

“食药”巧同源:从药材到健康食材新跨越

10月2日,在佛坪县长角坝镇的现代化厂房内,生产线正加速将山茱萸转化为气泡饮、酵素、保健酒等20余种产品。依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支持,佛坪县与北京同仁堂、陕西力箭生物等企业合作,开发出“黄精枸杞山茱萸原浆”“天阡酵素”等爆款,年产值突破1.2亿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超3000元。农业农村局局长王东介绍说。

“山茱萸富含马钱子苷、熊果酸,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特别适合中老年群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曹蔚团队的研究成果,为产品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佛坪县已制定山茱萸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趁鲜切制药材标准,质量检测通过欧盟、日本质量要求,6000吨有机鲜果直供高端市场。

升级产业链:从田间到舌尖的生态闭环

佛坪的绿色产业迭代贯穿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全县建成500亩以上规范化基地3个,推广“石磙枣”“珍珠红”等4个优良品种,通过精准间伐、老弱病树替换、定期修剪、增施有机肥、太阳能诱虫与精准喷药等标准化“组合拳”,山茱萸坐果率与果实品质显著提升,有效成分含量提高20%,成为种植示范样板。投资1200万元的“药食同源”项目,建成酵素、休闲食品、保健食品4条生产线,实现年加工4500吨。佛坪推出“萸+熊猫”区域公用品牌,开发文创雪糕、智慧积木等衍生品,实现农文旅有机融合,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电商销售同步发力,返乡青年周正亚的直播间日均发货量超2000单,将山茱萸蜜饯、月饼、果脯销往全国,为“医养在汉中”“汉八味”品牌贡献佛坪力量。

价值促双赢:绿色产业背后的“佛坪实践”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再次印证了佛坪县“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全县森林覆盖率达9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五年居陕西前列,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愈发清晰。2024年,佛坪山茱萸产业带动就业超1.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40%,真正实现“一片茱萸红,带富千万家”。

“我们不仅要守好绿水青山,更要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幸福靠山。”佛坪县山茱萸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合作,依托山茱萸科技小院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机遇,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监管网络,强化种植、加工、销售源头管控,提升产品质量,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将“小茱萸”做成“大产业”。

(编辑:薛诗彤)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