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刘椰 记者 阮班慧)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是老陕刻在骨子里的味觉记忆。可对39岁的西安市民刘先生(化名)来说,这份简单的快乐,却被吞咽困难“偷走”了整整十年。从吃干饭呛咳,到喝稀粥都堵在胸口,食物难以下咽的痛苦,让他日渐消瘦,连生活的滋味都变得寡淡。更棘手的是,刘先生还患有罕见的Adams-Oliver综合征,先天性肢体发育异常让他的求医路格外艰难,此次吞咽问题也因特殊身体状况更显复杂。
转机出现在西安工会医院。消化内科团队为刘先生做了胃镜检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食管入口处良性狭窄,本应畅通的“进食通道”,竟窄得只剩一道缝隙。要解决问题,必须尽快打通这道狭窄!面对患者十年的苦楚和罕见基础病带来的风险,消化内科贺晓娟主任带领的内镜团队,联合麻醉科反复评估,最终决定采用食管狭窄探条扩张术,用微创技术为刘先生“撑”出希望。
手术台上,一场“方寸之间的精准操作”悄然展开。在不插管全麻的保障下,刘先生平稳入睡。贺晓娟主任稳稳操控内镜,精准定位食管狭窄处,随后小心翼翼导入导丝——这一步如同在崎岖山路上铺铁轨,容不得半点偏差。导丝就位后,团队沿着导丝,从直径0.5cm的细探条开始,由细到粗依次更换扩张器,对狭窄部位进行柔和且持续的物理扩张。每一次毫米级的推进,都是对经验与责任的双重考验。当最后一根探条将狭窄处扩张到直径1.3cm、普通胃镜能顺利通过时,手术室里的人都松了口气:生命通道,通了!
效果立竿见影。刘先生醒来后,第一感觉就是堵在胸口十年的“石头”消失了。术后两小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他喝下一碗温凉的流质食物,汤汁顺畅流过喉咙,没有呛咳、没有阻挡,这份久违的通畅让他险些落泪。“这下能好好吃饭了!西安的泡馍、凉皮、肉夹馍,终于能盼着吃了!”家属的感慨里,满是重获新生的喜悦。
目前,刘先生正在西安工会医院顺利康复,后续将在专业指导下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并接受长期营养支持与健康随访。“这台手术的成功,不仅是西安工会医院内镜技术的突破,更是‘工会医院’服务宗旨的体现。”贺晓娟主任说,面对职工群众的复杂健康需求,医院就要敢于担当,用精湛医术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未来,团队还会继续深耕消化道微创领域,让更多被“吃不下”困扰的人,在家门口就能重享美食,吃出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