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王伟伟)10月18日,“智创影像・数创未来——AIGC短片的创新发展与创研合作”主题演讲活动在西安源点大观影城启幕。活动包括“智创影像・数创未来——AIGC短片的创新发展与创研合作”论坛以及“未来影像新势力——2025AIGC短片展”两部分。
此次活动由陕西省广播电视局指导,陕西省影视剧服务中心、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基地、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西安外事学院未来影像研究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及西安源点大观影城联合主办,多方携手搭建产学研融合桥梁。影视行业从业者、高校专家及师生齐聚,聚焦AIGC技术与影像创作融合,为陕西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及AI在网络视听领域的应用搭建交流平台,助力AIGC技术在影像领域的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为陕西文化强省建设添砖加瓦。
核心演讲环节,六位嘉宾从不同维度分享前沿观点与实践:西安卓渊影视AIGC板块负责人李焕,以《AIGC影像的实践探索——从创作实验到产业落地的思考》为题,结合实战项目分享技术落地经验。她的团队始终思考AI工具的价值,认为尽管AI存在技术壁垒与待攻克难点,但创作核心始终是内容,工具仅为辅助。AI工具的发展与突破,推动行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变,让创作者能回归内容本身,更好地把控内容与表达意图。同时,AI打破了传统动画流程,重塑出“人员 + AI软件”的新模式,减少人工投入、缩短制作周期、降低成本,契合短剧“短平快”的特点。目前团队人员主要负责内容素材生成、后期抽卡、人工审核及剪辑合成等工作。从实际项目执行来看,AI工具确实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授苏静,以《从法国昂古莱姆Courant3D国际新技术电影节AIGC单元看未来影像发展的全球趋势》为题(原文“昂古兰姆”有误),聚焦国际视野,解读未来影像发展趋势,结合国际案例提出AI带来工具革命,重塑了创作者的创造边界,大幅降低技术门槛,让“人人都是影像创造者”从口号变为现实。她以自身教授的短视频AI创作课程为例,前两年学生作品不理想,今年却十分惊艳,甚至解决了企业尚未攻克的技术问题,证明学生创造力可充分发挥,影像创作不再是专业学生的专利。同时,AI也改变了作者身份,创作者从执行者转变为策展人、引导师与编辑,核心在于向AI下达精准指令、进行审美判断并完成叙事。
西安交大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教授缑赫,以《超算力与想象力——大学生AIGC短片创作的无限可能》为主题,通过青年创作案例展现行业潜力,指出AIGC技术在未来必然会成为内容产业的一个新引擎,因为它大大降低了拍摄成本,并且能够催生出海量的个性化、互动性强的新内容形态,在文旅市场营销、娱乐科普等领域将会开辟更广阔的应用市场。AIGC微短剧大赛也会持续举办,帮助行业培养更多相关人才,孵化更多作品,并且树立一些标准,积极引导行业走向更加健康、优质和创新的发展方向。
陕西爆款剧影视总经理王天海,以《“一人一剧”正当时:AIGC重塑影视创作生态》为题,结合其主导的首部AI动漫短剧《一念之间》,阐述AI视频生产已进入小时级时代,Sora 2、谷歌Veo 3.1(原文“VO3.1”有误)等工具可生成更长视频,且工具愈发懂创作,能实现互动剧多支线多结局,形成“一鱼多吃”格局,观众或成共同创作者。
陕西科技大学教授米高峰,以《AIGC赋能数字文旅设计与传播创新》为题,探索技术与文旅融合新场景。他的团队长期关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艺术IP开发,兼顾教学、学术积淀与业界对接。其指出陕西数字文旅有深厚历史底蕴等优势,正从数字化展示迈向智能化创作,AIGC成内容创新新方向,能重塑文旅内容生产、打破艺术壁垒。
西安外事学院王天韵女士,围绕《以创意为帆,AI为桨:AIGC教学实践的探索之旅》,分享高校人才培养经验。她指出高校AIGC教学核心是助力学生落地创意,而非培养技术大师。
演讲后,观众围绕技术应用、产业瓶颈等问题与嘉宾互动,现场还举行抽奖及合影环节。主办方同时预告,“未来影像新势力——2025AIGC短片展”开幕首映及高校系列展映将陆续开展。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AIGC影像领域的交流桥梁,更推动陕西AIGC与影像、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