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西安城墙披"绿衣"引关注 专家解析极端天气下的文物之变

西安城墙披"绿衣"引关注 专家解析极端天气下的文物之变

2025-10-19 17:26:06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赵丽莉 见习记者宋可青 张桢璐)连日来,持续秋雨为西安古城披上了一层特殊的“外衣”:部分城墙段密密麻麻的青苔如绿毯铺展,大雁塔塔身因受潮出现局部发黑,街头草坪与树干上则冒出簇簇蘑菇,这一罕见景象既吸引市民游客拍照打卡,也引发了对文物保护的广泛关注。文物与气象专家纷纷出面解读成因,明确当前无需过度担忧,文物保护部门正以科学监测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

此次古城“换妆”的幕后推手,是2025年西安异常偏强的秋季连阴雨。“今年西安秋雨本质是华西秋雨的体现,于9月2日启动,较常年提前9天,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第8强、2000年以来第5强。”西安市气象局正研级高工金丽娜给出了数据,“9月1日至今,西安平均降水量达391.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7倍,平均相对湿度攀升至88.8%,较常年偏高1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

在西安城墙永宁门至文昌门段,记者看到墙体表面已覆盖一层鲜亮的绿色青苔,砖缝间的苔藓尤为密集。这种景象并非个例,却属近年首次。“这是西安城墙近年来第一次集中长青苔,大家不必过分担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赵星解释道,“青苔滋生是表层砖含水率增加后的自然现象,可能等天晴之后就会自动消失。”他进一步指出,青苔仅在墙体表面生长,没有深入内部的根系,因此不会破坏墙体结构。

对于此次持续性阴雨的成因,气象专家给出了多维度解析。金丽娜指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槽交汇形成稳定雨带,加之秦岭北麓的地形抬升作用增强暖湿气流,共同造成了这场持续时间长、降水分布均匀的连雨天气。”陕西省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刘嘉慧敏补充了台风的影响:“一方面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华西-黄淮地区,陕西处于暖湿气流输送带中,配合西风带短波槽东移;另一方面热带洋面台风生成西行,其外围水汽输送间歇影响陕西中南部,促进降水增幅。”据其介绍,9月以来陕西大部出现连阴雨,多地累计降水量达历史同期最多,其间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排在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仅次于2021年。

面对市民对青苔危害的担忧,赵星强调文物保护需秉持科学审慎态度。“目前城墙青苔生长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段落密集、部分段落无踪迹,这种差异背后的青苔种类、生长条件,以及对城墙的实际破坏性,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他明确表示,文物保护是系统性科学工程,不能盲目处理,“若要处理青苔,需先进行定量评估,确认危害较大后,还要开展保护方案评估与小范围测试,确保手段适配城墙保护需求后才能大规模实施。”

现阶段,文物保护部门的核心工作聚焦于监测与研究。“考虑到此次是首次集中长青苔,现阶段重点是加强巡逻监测,实时跟踪青苔生长动态。”赵星表示,“只要不出现大范围扩散、不威胁城墙结构性安全,我们更应借此开展基础研究,为未来应对极端天气下的青苔滋生积累科学数据,真正实现‘防治结合’的保护目标。”西安城墙景区工作人员也回应称,景区一直持续开展文物监测,市民无需担心安全问题,同时提醒游客请勿随意移植城墙绿植,避免破坏自然生长的生态景观。

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报,西安阴雨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西安市气象局提示,10月16日至17日、19日至20日将有两次明显大范围降水,其中16日至17日南部山区降水量可达25~45mm,东南部山区局地可能出现50~60mm暴雨,17日还将伴随4~8℃降温及6~7级偏西阵风,预计10月下旬仍多降雨过程。不过陕西省气象台也指出,20日之后降水强度将明显减弱。

针对后续天气情况,文物保护部门表示将持续加强城墙监测频次,密切跟踪雨情变化与青苔生长动态,待天气转晴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养护工作。这场极端秋淋带来的“绿色景观”,正成为检验文物保护科学性的一次实践,也为古城文物应对气候变化积累着宝贵经验。

(编辑:薛诗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