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美术馆之夜” 多元艺术点亮丝路文化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美术馆之夜” 多元艺术点亮丝路文化

2025-10-22 17:44:19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成东丽)为助力“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于10月19日正式开启为期两周的“美术馆之夜”系列活动。活动打破艺术门类边界,将音乐、讲座、亲子互动与导赏深度融入美术展览,以“全馆联动、多点开花”的形式,为观众打造沉浸式丝路文化体验场。  

萨克斯音乐会:旋律与画作共舞,奏响丝路狂想

10月19日晚,“美术馆之夜”首场活动以《丝路狂想——萨克斯专场音乐会》点燃现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展人郝伊率先介绍活动初衷与“1835萨克斯乐团”背景,随后乐团用十余首曲目串联起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之旅。

音乐会以《埃及摇》炽热开篇,让观众在旋律中触摸尼罗河畔的古老律动;乔悦凯等四人演绎的《费加罗婚礼》四重奏,则以悠扬乐声注入明快气息;《忽然之间》响起时,全场自发轻哼和声,柔美氛围包裹整个展厅;刘扬独奏《月亮代表我的心》、刘家珺演绎《起风了》接连引发共鸣,李中原教授领衔的《You Raise me》与《My Love》二重奏更将氛围推向巅峰。终场时,全体演员合奏《我爱你中国》,激昂旋律与观众掌声交织,为这场“美术+音乐”的跨界演出画上圆满句号。

艺术讲座:王力克解密风景油画的“诗意减法”

同日晚间,著名油画家王力克先生带来“风景油画的诗意表达”主题讲座,从创作理念到技法细节,为观众揭开油画中诗意的诞生密码。

王力克提出,绘画的诗意源于阅读积累与生活体悟,需通过“表达减法”凝练而成——正如诗歌是文字的提纯,好的油画也应舍弃冗余,留存核心意境。他以《雀巢》《甲午·1894》《雪国系列》等作品为例,梳理自己数十年创作中“变与不变”的脉络:对诗意的追求与色彩的敏锐始终未变,变化的则是对自然认知的深化。在技法层面,他特别强调“绘画厚度≠颜料厚度”,真正的艺术厚度需通过明度调节、空间控制与平面构成实现。

亲子故事会:“丁当爸爸”带孩子穿越海上丝路

三楼公共教育空间则成为亲子家庭的欢乐场,高级阅读指导师、非遗讲师“丁当爸爸”带来“丝绸之路上的魔法故事会”,以沉浸式讲述开启孩子的丝路认知之旅。

故事会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展开,从《丝绸之路——海上历险记》绘本切入,以马可·波罗护送阔阔真公主远洋的历史为线索,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古代航海者的勇气;随后通过《郑和下西洋的秘密》,以“小人物阿武”的视角,还原造船、备物资、抗风浪的宏大过程。互动问答环节里,孩子们踊跃“帮阿武出主意”,现场笑声不断。“丁当爸爸”借故事传递丝路精神:马可·波罗的探索欲、郑和的协作力,都是值得传承的宝贵财富,让历史启蒙在趣味中落地。

志愿者导赏:从馆藏画作探寻丝路记忆

活动期间,二楼陈列展厅的“一起探索馆藏中的丝路印记”志愿者导赏活动,以独特视角串联起丝路文化与本土艺术。

导赏突破常规路线,以“丝路精神传承”为核心:从抗战时期王子云组织“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守护文物的历程讲起,解读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理念;再以馆藏张义潜《苏武牧羊》为纽带,用苏武的故事唤醒丝路文化记忆,最终引导观众在画作细节中寻找丝路印记,让静态展览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载体。

据悉,“美术馆之夜”系列活动将持续两周,后续还将推出更多跨界艺术形式,让观众在美术馆的独特氛围中,深度感受丝绸之路的多元文化魅力。

(编辑:李昱霖(见习))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