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安 /正文

百余名儿童穿越“古今课堂”

2025年10月27日 19:06:57 来源:西安晚报

孩子们在西安减灾科普馆认真倾听讲解员的讲解

10月25日,西安百余名儿童在“千年长安 友好童行”活动中,上了一堂特殊的“成长课”。孩子们先后走进西安减灾科普馆与半坡博物馆,在“知”与“行”的融合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古今的探索之旅。

本次活动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发展,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在了解脚下土地厚重历史的同时,掌握应对未来风险的必备技能,是西安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当天上午,孩子们首现来到西安减灾科普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依次参观了自然灾害认知区、应急技能展示区和模拟体验区。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讲解员话音未落,孩子们已纷纷举手。在地震模拟平台上,每组孩子轮流体验,随着平台轻微震动,大家迅速蹲到桌下或用书包护头,动作认真而有序。

在灭火器实操区,孩子们学习“提、拔、握、压”四步法,对准屏幕上的火焰根部进行模拟扑救;在应急包扎环节,两人一组,练习头部与手臂的简易包扎。一名小男孩在老师指导下成功完成后,转头对同伴说:“回去我也要教给妈妈。”

通过这些可触摸、可参与的互动环节,抽象的防灾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手中真实的操作,减灾意识在心中悄然扎根。

下午,探索之旅转场至半坡博物馆。走进遗址大厅,半地穴式房屋基址、墓葬区等遗迹静静矗立,瞬间将孩子们带入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聚落。

“你们看,这个陶罐上面为什么有尖底?”讲解员指着文物发问,引发孩子们阵阵猜想。骨针、石斧等工具则让儿童惊叹于古人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这个陶盆上的鱼纹,说明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捕鱼了。”讲解员指着人面鱼纹彩陶盆向大家介绍。

在“模拟制陶”体验区,每人分到一块陶泥。他们认真揉捏、尝试塑形,指尖与陶土的每一次接触,仿佛完成一次与古老文明的无声对话。

“今天学会了地震时怎么保护自己,还看到了古人用的工具,收获太大了。”活动结束后,一名小朋友说。

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巧妙地将历史文化的“知”与公共安全的“行”相结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次全方位的成长体验。它不仅是一次外出参观,更是一次深刻的启蒙,让孩子们在领略家乡悠久历史的同时,增长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心中埋下了文化传承与安全意识的种子。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李嘉诚(见习)】 【责编:舒悦峰】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