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杜甫,无论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战乱景象,还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轻松写意,抑或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七律巅峰之作,这位被誉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记录了唐朝的盛衰兴亡。
位于长安少陵原畔的杜公祠已有近500年历史,杜甫曾经居住在这一带,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诗篇。杜公祠不仅是唐代诗圣杜甫的重要纪念地,更是一座承载诗歌精神、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文化殿堂。
如今院内花木茂盛、环境幽雅,殿阁错落有致,古树苍劲挺拔,存放着多块历代修葺杜公祠的碑记,不少市民游客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主题展馆、品鉴碑廊诗文,认真聆听杜甫当年在长安生活的环境、心境与诗境。
杜公祠设有诗圣堂、东西展厅、书房窑洞和诗文碑廊,展示杜甫生平简介和一生行踪,选取其一生不同时期的四首有标志意义的代表作《望岳》、《兵车行》、《春望》、《登高》,贯穿其一生;东西展室分别以“杜甫的文化意义”和“杜甫在长安”为主题,全面展示杜甫在长安的生活与创作,按年代编排,精选其代表作,配上诗意图,让人们充分了解诗人在长安生活的环境、心境与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