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正式启动。什么是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查什么?怎么查?为什么要进行这项调查?
什么是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据了解,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是《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明确规定,通常在两次人口普查之间、尾数逢“5”的年份进行,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人口发展变化情况。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在两次全国人口普查之间开展的,则称为“小普查”。这次的抽样调查就是一次“小普查”。
调查对象及内容怎么定:此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调查对象为我国境内抽中住户的全部人口,全国共抽取约500万住户、1400万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住房情况等。
为何抽样调查比例定为1%:据国家统计局负责人介绍,抽样调查比例的确定,通常需要考虑到调查精度以及调查成本两个因素。如果样本选取比例较高,调查精度并不会显著提高,但会增加调查成本;如果选取比例过低,又不能精确反映整体情况。最终,调查人员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确定了1%的调查样本量。
被抽中后如何配合:据介绍,在调查开始之前,如果住户被抽中了,会有调查员与住户取得联系,询问调查方式。调查方式有两种:①调查员入户访问现场登记,调查员入户的时间是从11月1日起到11月15日结束。②由抽中的住户进行自主填报,11月1日至11月5日内扫描二维码登录小程序自主填报。
调查所得的数据怎么用:人口抽样调查中将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此次调查数据会在明年以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方式向社会发布。有关部门会通过国家统计局微观数据实验室来开放一些匿名化处理后的微观数据,也会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此外,对民生政策的制定也提供了数据支撑。
据《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