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王娇莉 见习记者 宋可青 张桢璐)“现在课后作业一点儿也不多,在学校就能写完,玩耍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课间还延长到15分钟。”四年级一班学生王一川笑着告诉记者“双减”后的变化。在“十四五”育人目标指引下,西安西港花园学校通过作业优化、课程创新、课后服务升级,让学生告别培训班奔波,在乐器课堂、经典诵读与社团活动中快乐成长。


作业“瘦身”:课后时光彻底“松绑”
放学铃声响起,王一川直奔诗词社团教室,而非昔日的校外培训班。教导主任姚丽萍表示,“双减”核心是减轻学生课业与培训负担,学校从五项管理、课后服务入手,显著改善学生时间分配与身心状态。


作业“瘦身”是关键举措。语文老师毛雨欣介绍,语数英作业经教研组统筹,完成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学生基本能在校完成,实现“作业不出校”。王一川说,即便有家庭作业,1小时内也能完成,“现在周三练书法、周二踢足球,学校允许报5个社团,不用放学后赶培训班了”。


音体赋能:音乐运动给成长注入活力
一年级音乐老师张轶喧表示:“‘双减’之后,音乐课的教学更偏向活动,音乐实践活动比之前多了不少。”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特点精准划分乐器教学,四到六年级重点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开设了竖笛和手风琴课程。

而体育课也进行了相关调整改动。体育老师董菲菲介绍,4-6年级体育课采用“3+1+1”模式,三节常规课加一节体能训练、一节球类课,每周提供不同球类选择。王一川最期待球类课,篮球、足球轮换练习,技能不断提升。“哪怕不喜欢,也要掌握运动技能,一年级起体测数据就会持续记录。”董老师的话让他牢记,运动也让他体质明显增强。
学校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30分钟大课间,课间延长至15分钟,1-2年级每月开展户外徒步。王一川说,现在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传统游戏、球类运动回归校园,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健康。


全面开花:课后时光藏着无限可能
学校课后服务社团种类丰富,除王一川参与的诗词、书法、足球、围棋社团外,还有乒乓球、播音主持、陶艺、星空实验等,定期组织研学活动。王一川按兴趣自主选择,课后生活充实且有意义。
语文教研组组长杨涵介绍,学校的特色就是古诗词朗诵,学校成立诗词社团,一至六年级每周开展鉴赏活动,王一川作为社团活跃分子,积极参与古诗词活动。他告诉记者,在社团中既能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也学到不少诗词,这也响应了西安“唐诗之都”的建设号召。
姚丽萍主任表示,课后服务成了学生“新乐园”,不仅提升社交与实践能力,学校还排查校外学科培训情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志愿服务、研学活动,感知更立体的生活。“双减”还改善了亲子关系,周末家长可带孩子出游、看展览、做手工,亲子互动质量更高。同时,学校提供午休床铺,确保学生每天睡眠,身心充分舒展。


从奔波培训班到沉浸社团活动,从作业满档到运动休闲充足,王一川的课后变迁,是学校落实“十四五”育人目标、践行“双减”政策的生动缩影。学校以作业“瘦身”、课后服务“提质”、文化浸润、体艺并举,让学生童年回归快乐成长本质,实现“减负不减质”。未来,学校将继续创新,让每个学生都绽放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