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战斗英雄的故事,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铭记历史,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10月27日,西安工业大学新生院学生张成浩说。
今年9月,西安工业大学利用“开学第一课”举办了一场英模事迹报告会。对今年的大学新生来说,这是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活动现场,温暖的灯光聚焦舞台,参与过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一等功臣王小平、刘海洋、王曙光,用掷地有声的宣讲,翻开了浸满热血与信仰的历史。现场展示的战地老照片和军旅影像,让许多大学生红了眼眶。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政课上得更加吸引人?近年来,西安工业大学做出了许多探索。
西安工业大学校园内立着一尊吴运铎的雕塑。作为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革命战争时期,吴运铎为了研制武器弹药曾多次身负重伤,身上留下了100多处伤痕。新中国成立后,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9月,刚开学不久,西安工业大学新生院组织新生代表在吴运铎雕塑前聆听先辈英雄事迹,感悟人民兵工精神。一名参加活动的学生说:“大学时光十分宝贵。我们要向先辈学习,在挑战中突破自我,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10月23日,记者走进西安工业大学智造创新工场,智能制造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先进设备映入眼帘。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智造创新工场推出“移动机器人重走红军长征路”实践项目,结合多传感器阵列与智能导航技术,让学生操控机器人模拟走完红军长征路线。
“这里不仅是学生实践创新的基地,还是思政教育的课堂。”智造创新工场负责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程文冬说,“我们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科技自信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责任与使命,让他们懂得科技为谁服务。”
10月24日,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教授李红涛指导学生将宣纸覆盖在瓦当上,再用喷壶将宣纸均匀喷湿,蘸取朱砂轻轻晕染,学习传统拓印技艺。李红涛介绍,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持续推进“非遗+设计”创新计划,通过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开发非遗课程、举办主题创作展等形式,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转化。
“近年来,我们结合非遗,开设数字创新设计、动画项目策划与实践(传统工艺)等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生长出热爱,引导他们增强文化自信,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周著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