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宋佳怡)11月13日,佳县方塌镇谢家沟村的5800亩晚季高粱进入集中收割期。收割机轰鸣作响,满载着穗粒饱满、色泽红润的高粱穗来回穿梭,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在这片“红浪”中,几位身着绿色工装、红色马甲的身影格外显眼——他们是国网佳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正沿着田间供电线路细致巡查,主动靠前服务,为高粱采收、烘干、入库全流程的电力供应保驾护航,以“满格电”守护当地特色农业增产丰收。

“零距离”服务 筑牢采收“动力源”
“以前收割靠人力,后来有了农机却常因电压不稳‘掉链子’,眼看着到手的粮食收不回来,干着急。现在供电公司的人早早就来帮我们检查,电力十足,4台收割机同时作业都没问题,一天能收80多亩,比往年快了3倍!”种粮大户谢明林看着自家颗粒归仓的高粱笑着说。
据悉,谢家沟村作为方塌镇高粱种植核心村,现有种粮农户100余户,种植面积5800余亩,每亩产量约800-1000斤,今年预计总产量可达580万斤。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电动收割机、大型烘干塔、恒温仓储等设备广泛应用,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稳定的电力支撑。
针对今年高粱集中收割期用电负荷激增的特点,该公司未雨绸缪,自11月上旬起启动“丰收保电”专项行动。组织9支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全县9镇45个村的高粱主产区,对涉及农业生产的供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开展“零距离”特巡特护,及时消除设备隐患7处;同时对重点农业合作社、烘干厂的用电线路、漏电保护器等设施进行“地毯式”排查,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可靠。
“智慧电”赋能 守护颗粒归仓
佳县地处陕北黄土梁峁丘陵区北端、毛乌素沙漠南缘,是典型的半干旱山区县。当地高粱曾因品种老旧、种植技术落后,亩产长期偏低。为提质增产,当地大力推广以机械覆膜、机械播种为核心的全覆膜深沟探墒旱作农业集成技术,这也对电力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亏了供电公司前段时间帮我们村立杆架线,一点事儿也没耽误,还经常到地里来给我们讲安全用电知识。”农户谢万镇说。为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需求,今年以来,该公司积极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为谢家沟村立杆13基,架设绝缘导线780米,有效破解农业产业发展“卡脖子”的用电难题,全面提升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此外,该公司还将为该村投资93.5万元,为来年农业生产打下坚实电力基础。
“常态化”走访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保障高粱丰收,既是冲刺抢收的“攻坚战”,也是贯穿全年的“持久战”。该公司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台区经理与辖区各乡镇、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定期走访对接,精准掌握用电需求、及时解决用电难题。
“从春灌到秋收,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像我们的‘电管家’,什么时候需要用电,他们总能及时出现。”谢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谢万兴感慨道。截至目前,在今年的高粱丰收保电工作中,该公司累计出动保电人员120余人次、车辆60余台次,巡视线路超500公里,实现高粱主产区域供电“零故障”、用户“零投诉”,以可靠电力供应和优质供电服务,赢得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
沉甸甸的高粱穗承载着农民丰收的喜悦,也见证了国网佳县供电公司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足迹。充足电力正成为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绘就产业兴旺新画卷的强劲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