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全运会|从“想都没想”到当日往返 “老全运”徐莹的香港情结

全运会|从“想都没想”到当日往返 “老全运”徐莹的香港情结

新华网 2025-11-18 23:11:04
分享到:

见到徐莹是在香港的一家茶馆里,前一天她刚刚在深圳参加完一场大学生围棋比赛的颁奖仪式。坐在记者面前,她神态从容,丝毫看不出奔波的疲态。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徐莹自2013年开始定居香港。刚来到这里时,南北生活的差异一度让徐莹有些不知所措,而现在她已经如鱼得水。教围棋、办比赛,频繁地往返深港两地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当年,徐莹在纵横交错的棋盘边思考,如今她在日益四通八达的大湾区交通网络中穿梭。

徐莹曾代表北京队参加过第六、第七届全运会,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全运”。眼下正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徐莹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担任群众比赛围棋项目的解说。

徐莹(左)解说十五运会群众比赛围棋项目决赛。

1987年,在全运会还是由北上广轮流举办的年代,14岁的徐莹来到广州,参加第六届全运会。“你说巧不巧,我首次参加全运会就是在广州。那会儿为了打好这次全运会,我和队友每天都认真准备,聂老(聂卫平)带着我们复盘比赛。在那届全运会上,我们最后一轮赢了福建队,获得亚军。”徐莹回忆道。

除了对比赛记得清清楚楚,徐莹对第一次参加全运会的细节也印象深刻。“在那之前我没去过广东,也没坐过飞机,所以就盼着早点去。到了广州之后,发现这里很洋气,每天的伙食也都很好。当时香港尚未回归祖国,对我来说它是座遥远的城市,更没想过哪一天我会与这里扯上关系。”

之后的几年,徐莹的棋艺不断精进,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是在2001年“山水黔城杯”世界女子职业围棋赛上夺冠。棋盘之外,在电视荧屏上讲棋的经历让徐莹被更多棋友熟知。而她也与香港产生了第一次交集,那是在1998年,她与讲棋搭档华以刚应邀赴澳门参加围棋交流活动,中途在香港停留了几天。

“因为待得时间短,那次也没有在香港好好逛逛,没有特别的认知,我甚至不记得有没有登上太平山山顶,印象里就是香港很繁华,但也很拥挤,也没有太多人会说普通话。”

再后来,徐莹在北京大学学习,并在北大和清华同时开设了围棋选修课,校园里浓厚的学棋氛围让她喜欢上了老师这份工作,校园的讲堂也锻炼了她的信心,从最初的紧张到后来的游刃有余。

2007年前后,徐莹与现在的大湾区有了更多交集,她每年都会来深圳住上一段日子,也会偶尔去香港看看衣服、买买药妆。

“即便只隔着一条河,那会来香港对我来说也依然是一件大事儿,开通的口岸没有那么多,交通也不像现在这么便利。我记得就是从深圳皇岗口岸坐大巴,在旺角或者湾仔下车,溜达一天就回去。”徐莹说。

2011年,徐莹受聘于深圳大学,担任副教授,在大学里教围棋成为她的工作。徐莹现在带六个班,一个学期有三百多人上课。2024年,她又成为香港科技大学的客座教授,在香港的大学校园里普及、推广围棋,而日益便捷的交通、过关流程为徐莹在深圳、香港两地生活、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深大距离深圳湾口岸就10分钟的车程,出了关我走深圳湾大桥开一个小时的车也就到家了,一个多小时的通勤在大城市也很正常。这里不得不点赞一下深港两地的海关,他们在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我过去把证件‘啪’一刷,指纹一按走人,最快两分钟过关。现在我留意到,他们还为这次全运会开辟了专门通道,真的很人性化,很方便。”

闲暇的时候,徐莹会与好友一起行山看海,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就能从“钢筋水泥”转场到旷野森林。徐莹觉得,自己现在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这里的围棋氛围也坚定了她留在香港的决心。2023年初,由徐莹担任会长的香港大湾区围棋促进会成立。同年七月,在友人的支持下,促进会首次举办“四洲杯”香港国际大学生围棋公开赛。

徐莹坦言,一开始来香港时,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这里的围棋氛围比较冷清。但现在她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喜欢上了围棋。“我们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大学生围棋公开赛,让更多孩子看到了围棋好玩在哪,魅力在哪,包含着怎样的中华文化精髓。我在香港科大开设围棋课,一个班50个人,很快就被学生们选满了,学生们的反馈评分也很高。这次全运会我解说围棋比赛,有一盘就是在澳门与香港选手之间展开的,让我非常感慨,香港围棋大有可为。”

聊天的最后,记者问到徐莹的粤语水平,她笑着说自己大概是“识听唔识讲”(能听懂但不会讲)。“没有关系,现在如果粤语不灵,这里的人会很照顾你,用普通话与你交流。”徐莹说。

此时,茶馆的服务员走来,笑着对我们说:“请带好随身物品,欢迎下次再来!”


(编辑:李溢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