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张晴悦)“2022年3月22日。今天做了第15轮核酸。所到之处的小区住户,我们都已经熟悉了。很多住户在我们去的时候,都非常配合的提前打开房门,打开健康码。不需要我们再像前期一样,拿着喇叭大声喊,敲好久的门才出来……”
时针已经接近次日0点,47岁的吴红英还在手机上“奋笔疾书”。自3月12日申请成为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以来,她习惯了在一天的忙碌之后,把当天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一个人都不容易,我希望记录下这些齐心协力的瞬间,传递疫情下的正能量。”
吴红英是土生土长的汉中略阳人,原在略阳钢铁厂上班,下岗后自2017年起在略阳嘉陵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
今年3月7日,略阳县报告1例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随后确诊病例快速增长,突破10例。见状,因疫情影响暂时停工在家的吴红英坐不住了,她决定要为自己的城市做些什么。“这是略阳县第一次遭遇疫情,汉中市派了不少医护人员前来支援,做大面积的核酸筛查。我发现他们大都对我们这里不太熟悉,就决定做个社区志愿者,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吴红英介绍,她家所在片区位于城郊,老旧小区云集,还有些房子盖在山上,跟城区里设置几个检测点、居民前来集中排队做核酸不同,她和“大白”们背着工具,是挨家挨户上门做核酸的,几乎每天都在“上坡下坎”、没完没了的爬楼梯。
3月19日的抗疫日记中,她描写这一幕道:“一个医务人员,两个志愿者是一队。前几天爬楼还行。今天两个‘90后’都爬不动了。还好,我这平时爱玩的人,身体还能扛住,虽然感觉累,但是还能坚持。”文字下,她特地配了张照片并记录:“做完黄金局家属楼顶楼,市二院大夫周宁坐在楼梯上,靠在墙上睡着。我抓拍下这个场景,真的很心疼。”
而“爬楼”,仅仅是一线抗疫人员所要克服的困难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今天6点20分起床。洗漱完后,照例吃了一小块馍,喝了小半杯水。”日记中,吴红英还提到了抗疫人员因为舍不得浪费防护服,所做的不为人知的牺牲和努力——“一次核酸做下来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有一次甚至到了下午3点多才做完,大家都是不吃不喝这么撑下来的。”
她坦言,做志愿者的这些天,有苦有累,也有过不被理解的委屈和不满,但这些最终都被更多的善意与温暖驱散。她同样通过日记和镜头记录下这些暖心时刻——“今天我们去公路管理段家属楼采集核酸,走到一住户家,婆孙两人在家,每天去做,已经认识了。小女孩上幼儿园,做完核酸后,她说要给我们表演个节目。表演完后,她说:谢谢叔叔阿姨,你们辛苦呢!这么小的孩子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特别感动!每天爬楼的辛苦,在那一刻感觉都是值得的!”
冲着这份“值得”,吴红英之后还做起他们这栋楼的网格员,每天在业主群里统计哪户需要哪些日常必需品,通过社区订购后,再一一帮助邻居们“送货上门”。晚上,她还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志愿服务能力培训活动,希望能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志愿者服务。而说起做这一切的初衷,吴红英说,自己是一名烈士后代,又是共产党员,用她母亲的话来说,“这非常时期,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冲锋陷阵,做出贡献。”而对于她自己来说,她只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管是做志愿者为群众服务,还是写日记讲述抗疫故事。“疫情期间,需要用一些正面的事情去引导大家缓解焦虑,所以我希望能够做那个传递正能量的人。这场仗,我们必胜!”
这一信念,吴红英同样在日记中传递:“这几年是艰苦卓绝的几年,大家各自守着各自的城,不曾放弃。为了守候云开雾散,再忍耐一会儿吧!年年三月倒春寒,且等几天,又是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