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图集】【新春走基层】“95后”铁路“黄玫瑰”守护春运路上人们的归家心愿

【图集】【新春走基层】“95后”铁路“黄玫瑰”守护春运路上人们的归家心愿

2023-01-21 19:36:18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文/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白懿心 刘天谕 图/田锋力 乔小虎 记者 马昭)眼下正值春运最忙碌的时段,陇海线上南来北往的火车承载着人们归家的心愿。铁路运行正常,离不开一群姑娘——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工务段女子检查组,凛冽寒风中,她们提着道尺,卡点、瞄准、读数、标记,对钢轨设备进行检查……

春运40天,陇海线上的渭河大桥比平日更加繁忙,每天30多趟列车飞驰而过,对女子检查组的姑娘们来说是一场巨大考验。列车频次增加,对线路设备磨耗增大,给设备检查提出了更高要求。平时一个月对管内设备检查一遍,春运期间半个月就要对设备全部过一遍。

每25米钢轨检查4次,同时还要对近万个零配件进行检查,查看螺栓、扣件是否松动,趴在钢轨上看线路高低、轨向和道床状态是否良好,一天下来得弯腰1600多次、步行20000多步。冬日的渭河水早已结冰,桥面的风冷得让人瑟瑟发抖,虽然辛苦,但她们依然选择坚守。

班组由9名“95后”姑娘组成,一身黄棉袄,一双皮手套、头戴“雷锋帽”,提着道尺和检查锤,在室外零下十几度的线路上,一走就是十几公里。

站在空荡荡的桥面上,伴着渭河冰面吹来的寒风,马小英的脸没过多久就被冻成了“红苹果”。她趴在钢轨上,脸贴着钢轨表面,全然忘了冷冰冰的钢轨,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的线路。

眼神“犀利”的她,远远一看就能判断线路是否平顺,螺栓、弹条是否牢固。对女子检查组的姑娘们来说,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我手里的这个是电子道尺,和普通道尺比较,电子道尺读数更加便捷精确,作业效率也更高一些。”马小英一边测量钢轨几何尺寸,一边介绍着。她是女子检查组里的大姐姐,刚刚休完产假上班不到两个月,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紧张的工作节奏没有半点不适应。

1997年出生的李爽,负责现场记录病害,是个“铁三代”,爷爷、大伯、父亲都是铁路职工。她随身携带的口袋里装了三支笔。“红色是做标记用的,要将超标准的数据勾画出来,黑色是正常记录时用,还有一支蓝色的油笔,专门为下雨天准备的,油笔的笔迹遇水才不会花……”

她说这些都是她慢慢摸索出来的,看似没有技术含量的病害记录,李爽却在上面花了不少工夫。除了现场记录,回工区后,她还要对当天检查的病害记录进行整理,将数据录入系统,通知维修工区及时检修。

李爽的搭档杨燕,是女子检查组时间最久的,一待就是五年,从一开始的“小跟班”到现在的“老师傅”,杨燕每隔几米就要蹲下、标记、起身。“刚开始时真是受不了,腰酸腿疼,要过好几天,身体才逐渐适应工作强度。”

“上行有车,下道避车。”听到现场防护员的喊话,她们迅速停止作业,在桥栏杆处列队避车,伴着飞驰而过的火车,姑娘们的头发在风中肆意飞舞,看似稚嫩的脸上透露着专注和老练。

113公里线路、148组正线道岔、173组站线道岔、170条股道的设备安全,女子检查组的姑娘们宛如醒目的“黄玫瑰”绽放在铁道线上守护着人们的平安出行。

(编辑:许可)

(责编: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