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8月10日,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促进会与陕西锋双实业有限公司共建的“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西安市白鹿仓景区成功签约。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保护处三级调研员周颖,西安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线惠生、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保护处处长张建利、灞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吴小进、陕西省非遗产业促进会会长袁红、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智、非遗专家傅功振、修剑桥等到会指导,来自全省的非遗传承人代表、省非遗产业促进会及白鹿仓景区代表50余人莅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的开启,祝贺非遗人与景区共建非遗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起航。
在嘉宾周颖、线惠生、张建利、吴小进、傅功振、修剑桥、袁红、曹智、王斌列席见证下,胡新明副会长、董超锋副总经理代表双方签约,达成共建“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协定。
灞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吴小进在致辞中说:“非遗研学教育基地走进白鹿仓,落地灞桥区,将推动灞桥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扩大灞桥非遗品牌影响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挖灞桥文化IP,持续加大非遗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灞桥区文化馆、‘白鹿原非遗基地’‘非遗传习所’的阵地作用,支持非遗项目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品质灞桥 最美城区’的灞桥文旅品牌。”
陕西省非遗产业促进会会长袁红表示:“近年来,促进会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探索,推动非遗在产业转化和文化项目的落地,此次非遗研学教育基地,是非遗市场化运营的创新尝试,是开拓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的探索。促进会组成精干团队,进行了细致的市场调研和景区考察,研发设计了非遗研学课程课件,甄选了三十多项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邀请顶级传承人形成非遗矩阵,力争建设西北非遗研学教育的新高地。”
据了解,建成后的白鹿仓非遗大集,将集合三秦标志性非遗项目。包括美术、艺术、技艺、饮食、武术、戏曲、中医药等文化内容。具体有华县皮影、陕北剪纸、凤翔泥塑、耀州陶瓷、马勺脸谱、蒲城麦秸画、延川布堆画、木板年画、澄城刺绣、苏绘土织布、长安制香、延安烙画、西安唐三彩、灞桥陶埙、关中草编、古法扎染、面塑、盘扣绳结、茯茶制作等三十余项非遗特色项目。采用驻商和走商相结合的会员制管理模式。长期驻守数十名非遗传承人、百余项非遗技艺项目,是全国首个“活态”非遗主题研学街区,为中外游客和学校学生提供非遗研学的服务平台,打造一流的非遗研学教育的文旅环境。
建成后的白鹿仓非遗街区将具备: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融而合”、形态上“聚而美”、机制上“新而活”四个特征。是一个集互动性、娱乐性、聚合性及体验式、沉浸式的新型文旅项目。
活动邀请了华县皮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汪天稳、凤翔泥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华县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魏金全、德懋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西建、澄城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春莉、唐三彩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建鹏、省级中医药项目第四代传承人任英民、长安香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泉、长安面塑传承人闫红超、传承人胡锦媛、汪海洋、吴龙刚及促进会副会长岳美丽、强辉、会员陈汝、朱奕帆等20多位会员代表参加考察及签约活动。
白鹿仓非遗研学教育基地的建设,是陕西非遗进景区的范例,对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的创新探索,有重要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