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刘欢 赵枭宇 丁黎晖)近日,陕西咸阳礼泉县154张申线东升南补点配变搭接引流作业现场,咸阳配网带电作业领域迎来历史性突破,一台双臂自主带电作业机器人精准完成引线搭接任务,标志着咸阳电网正式迈入“人机协同”时代,为咸阳公司电力运维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日,一台先进的双臂全自主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被搭载于高空绝缘斗臂车上,缓缓上升至指定作业区域的配电线路。该机器人具备智能感知定位、自主路径规划等功能,可自主进行作业点扫描和移动定位。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机器人迅速自主完成了环境扫描、识别目标导线、确定位置等前期工作。随后,剥口臂精准地进行剥口,夹线臂将上引线固定,进而送进线夹臂,顺利完成搭线、紧固线夹等一系列复杂动作。地面作业人员只需通过点击控制面板进行远程操作,便能辅助机器人的机械臂准确抓住电线,完成各项精细任务。
相较于传统的带电作业方式,此次引入的机器人带电作业具有显著优势。在以往的带电作业中,作业人员需要穿戴重达数斤的绝缘装备,乘坐斗臂车在高空直接接触带电体进行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作业风险系数高,而且单次作业耗时较长,受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明显。而现在,应用双臂带电作业机器人后,最危险的程序均由机器人完成,作业人员只需在地面进行辅助操作和安全监护,避免了直接接触带电体,极大地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同时,机器人凭借其多维度传感系统和自主规划路径的算法,作业效率相比传统方式提高了 40% 以上,大幅降低了高温等极端环境下的人员劳动强度,有效防范了作业安全风险。
长期以来,配电网带电作业始终面临高电压、强风险、高强度“三高”挑战。尽管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安全措施,但对作业人员技能、体能和心理素质仍提出极高要求。如今,随着智能机器人加入“战队”,咸阳配网运维正式迈入智能化、自动化新阶段。
本次投入应用的双臂自主带电作业机器人,整合了仿真建模、视觉识别与运动控制三大核心技术,具备执行拆火接火、旁路双回路搭接、修剪树枝等多种复杂作业任务的能力。依托5G通信技术,地面操作人员通过平板电脑即可实现远程精准操控与实时监控,大幅降低人工作业风险。
作业过程中,机器人通过视觉系统快速识别供电线路空间位置,自主规划机械臂运动路径,并自动抓取、更换各类末端工具,连续完成拨线、穿线、搭线、紧固线夹等一系列高精度操作。其机械臂运动轨迹误差严格控制在0.5毫米以内,展现出“外科手术”般的精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带电作业实现了用户“零感知”、用电“零影响”。周边200余户村民、商铺及农用机井用电未受任何干扰,电压波形始终保持平稳,有效保障了社会用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今年以来,国网咸阳供电公司已累计开展带电作业4470次,减少停电时户数31万,大大提升了供电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带电作业日益呈现常态化、高水平发展态势。
此次开展的机器人带电作业,是国网咸阳供电公司配网在智能化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下一阶段咸阳公司将在工作现场逐步推广使用全自动配网带电双臂机器人,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减少人力成本,提升供电可靠性。同时,将继续深化电网智能化转型,拓展智能装备与新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无人机巡检、智能监控平台、AI诊断系统等先进技术与电网运维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体系,为咸阳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能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