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郭子荻 实习生 梁家恒)在西安,有一位名叫姜洪耀的退休干部,用人生下半场生动诠释了“退而不休”的奉献精神。这位来自山东龙口的“老西安”,将应急人的严谨与慈善人的热忱,都融进了一支笔、一篇文里。
姜洪耀的职业生涯,始终与城市安宁紧密相连。1982年参加工作的他,从基层一步步成长为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分管应急指挥中心、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等核心部门。在应急管理岗位上,他养成了严谨的作风——曾有下属回忆,某次编制市级应急预案时,姜洪耀逐字逐句核对数据,连标点符号的误差都不放过,他说:“预案里的每个字,都连着老百姓的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
2023年退休后,姜洪耀转身加入西安市慈善会,很快就以副会长的身份投入新战场。他的慈善工作里,藏着不少暖心事。2025年六一儿童节,他特意提前一周梳理困境儿童名单,在“红领巾爱祖国”公益助学活动中,亲手为100名孩子每人递上1000元助学金,还蹲下身和孩子们聊学习近况,临走时反复叮嘱“有困难就找慈善会”。而在2024年的志愿者服务队授旗仪式上,他不仅宣读表彰通报,还特意记住了几位高龄志愿者的名字,会后专门叮嘱工作人员:“老同志们腿脚不便,下次培训记得协调上门服务”。山东人特有的豪爽与韧劲,在这些细节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姜洪耀“出圈”的,是他每日一篇的“老姜乱弹”栏目。“乱弹”不“乱”,每篇短文都透着民生温度与务实思考。曾有一篇谈“慈善助学不是简单发钱”的短文,他结合自己参与六一助学的经历写道:“给孩子的帮助,既要填‘钱袋子’,更要暖‘心窝子’——陪他们逛一次科技馆,或许比单纯给钱更能播下希望的种子”。文章没有空泛说教,而是用活动现场孩子们好奇的眼神作例证,既点出了慈善助学的深层意义,也为基层慈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被不少同行转发收藏。
另一篇关于“志愿者精神”的短文,则源于他参加授旗仪式的所见所感。他在文中提到一位坚持服务十年的退休教师志愿者:“所谓奉献,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把‘再帮一次’变成习惯”。他没有拔高概念,而是通过具体人物的日常细节,让“奉献”二字变得可感可学。有读者留言:“老姜的文字不绕弯,读着就像身边长辈在讲道理,让人心里亮堂。”
从应急管理的“硬战场”到慈善事业的“暖阵地”,再到自媒体的方寸屏幕,姜洪耀用行动证明:奉献没有退休年龄,责任可以跨越岗位。这位来自山东的“老姜”,正用他的智慧与热情,在古都西安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