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居星 见习记者 陈绮珠 通讯员 赵江秀
9月20日,过了母亲的“头七”,张伟又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离家前,他给村红白理事会成员行民生发微信表达感谢。在村红白理事会的帮助下,母亲的丧事办得顺利且得体,让他感受到浓浓的乡情。
张伟是合阳县新池镇北王庄村村民。9月13日,得知张伟母亲去世的消息,行民生赶到张伟家里帮忙料理,并送上一张“慰问卡”。
“惊悉您家中亲人离世,北王庄村党支部、村委会向您致以深切哀悼,望您及家人节哀、保重身体,并就丧事简办温馨提示如下……”
烟、酒、餐都有标准,取消箍墓、抬轿、立碑等厚葬行为……张家的丧事简约又庄重,也让张伟节省了不少开支。
张伟父亲走得早,兄弟二人打零工维持生计。母亲害了一年的病,也花了不少钱。“以往,一场丧事花费五六万元,借钱都得风风光光地办,要不就是不孝顺,被人笑话呢。”9月22日,张伟说,“现在有了章程,谁也不好意思说啥,风气一下子就正了。”
今年4月,新池镇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经过调研和征求意见,镇里制定了《红白事章程实施细则》,推出“双卡”管理模式——红事发“恭祝卡”,白事发“慰问卡”。
“卡片是提醒,更是情感纽带。”新池镇党委书记邹晓岗介绍,理事会成员在事前主动上门,既表达关怀,又引导事主节俭办事。
根据章程实施细则,事前,红白理事会成员来到事主家中宣传标准;事中,村文艺志愿服务队义务为新人庆贺,白事将请鼓乐队放逝者生前喜爱的秦腔戏曲等,同时对宴席标准、食品安全进行检查;事后,将婚丧事宜评价结果与“文明家庭”评选等挂钩,对违规操办案例进行批评教育,并通过“红黑榜”公示。
北王庄村党支部代书记行怀浪是移风易俗的带头人。4月10日,行怀浪的儿子结婚,按照章程,新办简办。不用豪华车辆,取消“下轿钱”“离娘钱”和垫碗、挡车、要喜烟等习俗。新娘进巷道发几十包水果糖代替了价格昂贵的烟,不失礼数又喜庆。
改变观念非一日之功。新池镇还组建“五老”宣讲团,用“乡音土语”传播新理念。
79岁的退休教师王振国是“五老”宣讲团成员。“厚养薄葬才是孝,大操大办没必要,红白理事严监管,移风易俗早行动……”他将殡葬改革编成快板,在村广场表演。“我们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比发文件管用多了。”王振国说。
如今的新池镇,丧事大操大办的少了,文明祭祀的多了;比阔气的少了,讲亲情的多了。据统计,改革以来,全镇累计简办丧事100余起,户均节约万余元。
“仪式办得简单了,人情味反而浓了。”牛庄村党支部书记屈双民感慨,“现在谁家有红白事,乡亲们都主动去帮忙,这才是真正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