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小玲
9月21日,西安市莲湖区的“爱心妈妈”姚敏再次来到熟悉的门前,轻轻叩响门扉。门一开,小轩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满是惊喜地说:“姚妈妈,您来啦!”
这温馨的一幕,得益于莲湖区“周末爸妈”之“爱心妈妈”赋能项目的开展。该项目组建的30余名“爱心妈妈”队伍,常年利用下班与周末时光,为结对帮扶的儿童送去贴心关怀与温暖陪伴,守护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据了解,该项目创新采用“妇联(民政)引领+社工督导+爱心妈妈赋能+儿童受益”的模式,让关爱困境儿童服务更具实效。
小轩的家庭比较特殊:父亲不幸病逝,母亲离家后再无音讯,她与哥哥和奶奶共同生活。姚敏今年8月与小轩兄妹结对以来,一直把这份“妈妈的责任”放在心上——每两周上门探访一次,不仅带去各种生活物资,还详细了解兄妹俩的学习进度与生活难题;耐心引导小轩的哥哥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奶奶分担压力;常带着兄妹俩参加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帮他们开阔眼界。奶奶看着兄妹俩的变化,拉着姚敏的手感激地说:“您来了之后,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也更懂事了,真是太感谢您了!”
据了解,“爱心妈妈”入户探访让困境儿童得到关爱服务,实现“一对一”的帮扶。
在困境儿童的成长路上,莲湖区的“爱心妈妈”们扮演着多重角色。遇到学习吃力、对功课提不起兴趣的孩子,“爱心妈妈”张荣荣不硬灌知识,用游戏教学,将数学公式变成趣味闯关、把语文课文编成小故事,带着孩子探索学科背后的乐趣,一点点帮孩子重拾学习信心与兴趣。
“爱心妈妈”也是孩子生活技能的启蒙师。面对有智力缺陷、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孩子,“爱心妈妈”曹芡总是格外有耐心:她握着孩子的手,一笔一画教认数字、练习简单的数学运算;用卡通时钟模型反复演示,让孩子学会看时间;从整理书包到系鞋带,手把手教孩子掌握生活必备技能,帮孩子慢慢走向独立。
“爱心妈妈”更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守护者。碰到情绪敏感、性格内向的孩子,“爱心妈妈”张瑜有自己的“温柔妙招”:她会带着绘本,和孩子依偎在沙发上共读,借着故事里的角色引导孩子开口;她会拿出情绪引导卡片,教孩子识别“开心”“难过”等感受,鼓励孩子大胆说出心里的想法。
“通过‘爱心妈妈’定期入户探访,孩子们的变化肉眼可见:从最初见到人时怯生生,到后来会主动张开双臂拥抱;从曾经的沉默寡言、不愿交流,到逐渐愿意分享学校的趣事、心里的想法;从生活上完全依赖他人照料,到能自己整理书包、做简单家务……这些细微的转变,都在见证爱与陪伴的力量。”
“我们也在动态掌握辖区儿童的生活、学习与心理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帮扶策略、开展针对性干预,真正实现‘帮扶一个、成长一个’的目标。”“爱心妈妈”项目负责人韦艾辰说。
据统计,3年来,莲湖区已累计招募并培训109名“爱心妈妈”,与76名困境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累计入户探访694人次,组织关心关爱主题活动70余场,惠及3100余名困境儿童,用持续的温暖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