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从双节假期数据看陕西——人文魅力与经济活力相辉映 暖心服务与有力保障共护航

从双节假期数据看陕西——人文魅力与经济活力相辉映 暖心服务与有力保障共护航

陕西日报 2025-10-10 20:09:13
分享到:

国庆又逢中秋,降雨亦难挡出游热情。这个假期,古都西安接待游客逾2000万人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单日旅客运送量创历史新高,三秦大地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花样百出的活动和持续优化的服务吸引八方来客,绘就了一幅活力满满的流动画卷。

千年古都绽放华彩

“博物馆热”折射文化自信

国庆中秋假期,西安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全市共接待游客2007.75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达199.59亿元。

西安构建以46项市级活动为主导、395项区县级活动为支撑的特色文旅活动格局;与“与辉同行”携手举办的2025西安中秋月宴直播活动,紧扣“唐诗+中秋+西安”核心要素,在线观看人数超1140万人次。

大唐西市主会场周边设置唐诗文化主题市集,大唐芙蓉园、长安十二时辰等“唐诗中秋体验线路”上线,带动景区客流与二次消费显著增长。

西安市举办“第四批西安市非遗项目文创研发展示暨第三季非遗购物月”活动,通过非遗与教育、文创、艺术的深度融合,让民俗文化绽放时代魅力。

演艺持续升温,21台重点旅游演艺共演出1188场,吸引游客95.2万人次,同比增长7%。《无界·长安》《赳赳大秦》接待游客同比分别增长68.3%、51%,《西安千古情》创下单日演出20场新纪录。

西安市旅行社接待国内团队游客42.5万人次,同比增长9.3%;接待入境团队游客8258人次,同比增长55.1%。重点监测的25家星级饭店经营收入2665.5万元,同比增长4.1%。

主题街区表现抢眼。重点监测的5个旅游休闲街区共接待游客402.61万人次、实现营收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1%、38.7%。其中,大唐不夜城接待游客288.2万人次、实现营收2.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2%、64.66%。

文商旅融合扩大消费。老城根、中贸广场、大悦城、西影圈子等10个文商旅融合消费聚集区举办非遗跨界、迷你演艺、特色巡游、潮流打卡等系列文化活动,推出“文旅+首店+零售”等模式,累计接待市民游客535.8万人次、同比增长9.46%,实现营收4.53亿元、同比增长11.1%。

秦腔演出惠及百姓。全市100场惠民演出直达基层,惠及市民游客12万人次,易俗社、三意社在易俗文化街区、环城公园等地举办“长安月圆话昭君”等80余场秦腔演出,让市民游客感受秦腔魅力。

国庆中秋假期,全省文博单位共接待观众748.06万人次。

省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省直文博单位共接待观众约75.35万人次。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20.7万人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44.6万人次、西安碑林博物馆5.02万人次、汉景帝阳陵博物院1.63万人次、陕西考古博物馆3.4万人次。

陕西多家文博单位调整开放安排,以延长开放时间等举措迎接观众。西安城墙实现17处登城门点全部开放,串起永兴坊非遗街区、老菜场创意街区、西安碑林博物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等景点。

此外,陕西多家文博单位推出特色新展,覆盖丝路贸易、民族文化、革命历史、艺术创作等多元主题,满足不同观众需求。西安博物院举办“碗礁瓷语——碧波启封的丝路时光舱”文物特展,西安鼓楼二层举办“瓷越重洋——清代外销瓷精品展”,西部机场博物馆举办“天香浮动盛唐影”展等。

“流动的陕西”活力迸发

优化服务让出行更舒心

国庆中秋假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共起降航班8053架次、运送旅客122.3万人次、保障货邮6380.5吨,同比分别增长1.2%、2.4%、21.3%。10月1日,机场单日运送旅客16.1万人次,创机场通航以来历史新高。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内热门航线主要为杭州、广州、乌鲁木齐、昆明、长沙、沈阳等;国际及地区热门航线为首尔、曼谷、香港、吉隆坡、新加坡等。

为应对连续降雨天气,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动态优化保障资源,科学合理分配机位,全方位开放值机、安检柜台,工作人员不间断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方便旅客在不同航站楼之间转换,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在T2、T3、T5航站楼均设立免费的彩虹摆渡车乘车点。旅客可根据工作人员指引到对应航站楼乘车点免费乘车,办理乘机手续。针对晚到旅客,机场工作人员发放晚到贴纸,并将旅客指引至晚到值机柜台,方便旅客快速办理手续;在安检环节设置晚到、爱心、易安检、军警优先等功能性通道,保障旅客顺利出行。

9月30日至10月8日,西安地铁线网累计运送乘客3869.9万人次,日均430万人次。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地铁提前制定双节专项运营组织方案,通过优化峰期时段、增加高峰期运力供给、延长运营时间、增配备用列车等措施,确保运营安全有序。国庆中秋假期,西安地铁共开行列车43327列次,临时加开列车36列次,线网运行图兑现率、列车正点率均为100%。此外,为助力乘客夜间出行,西安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14号线运营时间均有延长。

综合考虑假期持续高位的客流及阴雨天气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西安地铁提前部署线网安全生产、客流组织、安保防范、设备保障等工作,在各车站增派保障人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一方面加强站厅、站台及列车的巡视,在闸机、扶梯、站台等重点位置进行现场分流引导;另一方面针对高负荷运行的车辆和供电、通信等关键设施设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值守,确保设施设备稳定运行。

安全“不放假”

守护“不断线”

国庆中秋假期,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强化风险分析研判、科学统筹调度、高效应急处置,全面守牢安全防线,全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省安委办成立21个专家指导帮扶组,围绕不放心区域、不放心环节、不放心点位和安全生产条件差的中小微企业开展指导帮扶,累计帮扶县(市、区)87个、监管部门381个、企业(点位)1428个,排查隐患7340项。省安委办将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等列为安全防范重点领域,指导各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防范,及时整改问题隐患,共排查企业、经营单位、文化娱乐场所4300余家,发现问题隐患1900余项。

省应急管理厅成立假期应急指挥专班,实时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变化趋势,针对假期持续降雨可能引发的事故灾害风险,每日进行视频调度,会同专家研判致灾风险和防范重点,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提示,对防汛、地质灾害防范、危险区人员撤离及行业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部署。省防办向重点落区派出5个防汛督导组,抓实抓细人员转移避险及安全管理、水库安全及中小河流洪水防范等。全省应急管理系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每日安排1500余人在岗值班备勤,部署203支专业救援队伍前置预置到高风险区,提前做好抢险救援准备。同时,加强森林草原火情监测,部署国家消防救援局陕西机动队伍400余人做好灭火救援准备。

陕西各级公安机关紧盯突出风险,细化工作措施,筑牢安全防线。

国庆中秋假期,省公安厅每日指挥调度,加强线索研判与督导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全省公安机关积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涉旅场所、游乐设施和交通运输工具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紧盯旅游场所、大型活动、热门景点等,加强警力部署,强化现场安保措施,累计投入旅游安保警力5万余人次,服务救助游客4000余人次。

针对来陕游客大幅增加的实际情况,全省公安机关科学部署社会面巡逻防控勤务,加大对城市广场、地标建筑、“两站一场”、公交地铁、网红打卡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防力度;积极与气象、应急部门联动,全面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准备工作。

全省公安交管部门认真分析假期交通安全形势,对事故多发路段、危险路段进行全面排查治理,从严查处“三超一疲劳”、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重拳打击酒驾醉驾等严重违法行为。同时,全面强化路面巡查、管控及疏导工作,启动执法站及临时执勤点,通过多种方式发布交通提示信息,确保群众出行安全顺畅。

国庆中秋假期,陕西电网运行平稳,全网最大负荷2923万千瓦,同比增长3.5%。国网陕西电力累计安排生产值班人员1.74万人次、抢修人员5907人次,配备抢修车辆1785台、应急发电车132辆、发电机265台,圆满完成保电工作任务。

针对节假日用电需求激增情况,国网陕西电力开展全省热门景区、交通枢纽、重点企业等重要区域“拉网式”用电安全检查,集中做好输电线路巡检、变电站设备维护、配电设施检修等工作。各级调控人员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积极应对连续降雨,统筹做好各级电网调度。

国网陕西电力构建供电服务省、市、县、所四级值守体系,为全省医疗机构、交通枢纽等重要客户配备专属客户经理,提供用电咨询、设备检修、应急接电等定制化服务,开展驻点服务865人次;组织供电所员工主动深入村镇、社区,提供设备更换维修服务,累计投入供电保障队伍242支、供电保障人员1.38万人次。

国庆中秋假期,陕西电动汽车高速路日均出行达50万辆次。“国网陕西电力在重点充电站安排值守工作人员240人次,指导车主操作充电设备,及时解答充电时长、费用等疑问。”国网陕西电力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李卫 赵茁轶 徐颖 杨光 苗雨蒙 仵永杰 肖倩 见习记者 柯雁清)

(编辑:钟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