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丹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企业不仅要稳发展,更要添活力。透过“十四五”以来陕西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可以看到强劲动能就在主动创新求变、强化科研攻关、加速转型升级等生动实践中。
如今,在钛产业领域,从“神舟”飞天、“奋斗者”探海,到心脏支架、折叠屏手机机身材料等,到处都有陕西钛制品的身影。
2024年,陕西钛材生产加工量近7万吨、年产值超600亿元,占全国产量的65%、全球产量的33%,产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
作为陕西钛及钛合金链主企业,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所属宝钛集团近年来陆续攻克熔炼、加工、深加工及装备制造等难关,有效带动全省钛产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新产品“多点开花”
9月23日,记者走进宝钛集团展览馆,只见钛金属产品琳琅满目。其中,一个深潜器载人舱球壳1∶1模型格外引人注目。
“载人舱球壳是深潜器最重要的构件。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先后突破了宽幅钛合金厚板研制、钛合金半球整体成型等多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深潜器及钛合金研究领域多项空白,设计和建造质量能更好保证深潜器性能和机组人员的安全。”宝钛集团销售部主任邵军介绍。
“十四五”以来,得益于积极推进钛产品前端应用验证和产业链协同开发,宝钛集团在钛产品高端市场领域的份额加速扩大,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深海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关键领域,并深度融入国家高端制造供应链体系。
“钛与人体骨骼密度接近,与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钛棒、钛板制成的股骨柄、接骨板等已经基本替代传统的不锈钢制品。我们在医用外科钛制品植入物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邵军介绍。
钛是重要的战略金属材料,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抗腐蚀能力强、耐高温等特性,正不断向医疗、日用品等领域广泛延伸。这给钛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宝钛集团积极拓展新能源、消费电子、医疗和汽车轻量化等新兴应用领域,并和家电、汽车等行业的多家头部企业展开合作,加速产品的多元化应用。”邵军说,“目前,消费类钛制品已超过200种。”
近年来,宝钛集团在钛产业、装备设计制造产业及新产业领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公司业务覆盖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订单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宝钛集团新品订货量同比增长29.8%。
新技术竞相涌现
9月23日,宝钛集团线材厂内机器轰鸣,一条条棒坯经过加热、轧制、切断等工艺流程,成为棒材、直丝等棒丝材产品。这些产品将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3D打印等领域。
“这是国内首条自主设计研发的钛及钛合金热连轧生产线,可将直径150毫米的棒坯一火次轧制为直径6毫米的盘圆,再通过后续工序生产出直径仅有0.8毫米的盘丝。”宝钛集团线材厂厂长助理孙虎代介绍。
今年以来,宝钛集团持续提升装备保障能力和热连轧生产线装备水平,加大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力度,同时开发高附加值棒丝材产品。
“为更好满足新产品的生产需要,我们在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小技改、小发明不断。”宝钛集团线材厂职工张阳楠说,“今年上半年,航空航天紧固件用钛合金大单重盘圆丝材研制成功并通过相关评审,为紧固件丝材市场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不只在钛产业领域。近日,宝钛集团研制哈氏合金宽幅卷带取得重要突破。
哈氏合金被称为耐蚀材料中的“超级不锈钢”。作为典型的高端镍基合金材料,其宽幅带材的制备技术一直是国内工业发展的空白,国内换热等领域所需材料长期依赖进口。
“我们试制的哈氏合金带相关指标已经满足板式换热器领域的设计需求,将为镍基合金的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宝钛集团副总工程师、研究院院长张平辉说。
“十四五”以来,宝钛集团在熔炼、锻造、轧制、焊接、真空装备等领域陆续取得关键突破,多个钛合金产品及相关装备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多项核心技术为国内唯一、国际先进。同时,宝钛集团累计主导制定中国钛领域90%以上的标准,近年主导制定的4项钛国际标准先后发布实施,实现我国钛国际标准制定零的突破,并填补国际空白。
新变革铺路未来
9月23日,宝钛集团板带材料分公司钛带生产车间里繁忙有序。车间的一侧,“陈国华创新工作室”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工作室内,几名职工正在就如何进一步优化生产设备展开热烈讨论。
宝钛集团板带材料分公司职工陈国华说:“在车间设立工作室,能第一时间把各部门各班组的想法、成果串联起来,大大提升生产创新效率。”
去年,宝钛集团板带材料分公司让技能标兵陈国华作为带头人,组织工艺、机电技术骨干及冷轧、电气、焊接等工序工作人员共10人,组成技术技能团队,成立工作室,共同开展研究、实践和创新,为公司节约资金超1000万元。今年5月,“陈国华创新工作室”正式在车间挂牌。
“工作室注重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全员结对参与师带徒工作,通过各类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在公司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每个人的自主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提升。”陈国华介绍。
“十四五”以来,这样的变革在宝钛集团不胜枚举。
“近年来,为应对市场结构调整、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等多重挑战,我们统筹推进产业链提升、科技创新、管理优化等重点工作,谋创新、稳生产、抓项目,将产业规模持续做大。2021年以来,宝钛集团钛产品产量保持世界第一。”宝钛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何联国说。
在宝钛集团的带动下,如今,600余户钛及钛合金加工和贸易企业落户宝鸡,生产的300多个品种、5000多种规格的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新能源、化工、医疗健康等领域,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