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寒冬,刚满20岁的罗林攥着人生第一件深蓝色税服初入汉中市汉台区东大街税务所,接下了国营厂征收这块“硬骨头”。四十年风雨税路,从青涩专管员到业务“定海针”,他双鬓染霜仍初心不改,每一步都深刻见证着税收变革的深沉回响。
初掌税钥:国营厂区的“攻坚者”
那时,国营企业正经历着“利改税”的根本性改革。初任专管员的罗林白天在机器轰鸣的车间穿梭盘点,夜晚在灯下苦啃政策条文。在国营汉中卷烟厂的车间里,他发现新投产的过滤嘴香烟未按规定缴纳消费税。厂长老王以“响应技术革新”为由请他通融,罗林却毫不犹豫地翻开随身携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说:“技术革新有政策支持,但依法纳税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更是对国家财政的坚实支撑。”三天里,他守着厂里的财务室帮着重新核算,最终企业如数补缴了税款。
经此一事,罗林意识到税收管理不能只停留在“管住税款”,更要“帮促发展”——既要刚性执法,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也要柔性服务,帮助企业规范核算、用足政策。此后数十年,他摸索出的“政策辅导+精准核算+合规遵从”工作法被应用在更多企业的管理中,由点及面,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国营企业税收管理模式,实现了从“单点监管”到“系统治理”的改变。
流金税月:灯火阑珊处的“政策通”
90年代,原汉中地区下辖汉中市的重点税源半壁江山系于他管理的烟草、供电等纳税大户。这些企业业务繁杂、涉税事项多,对税收政策的精准落实和高效执行要求很高,罗林深知,唯有不断精进业务能力,才能扛好重点税源管理的重担,练兵比武恰好成了检验和提升自己的“磨刀石”。1995年全市业务大比武前夕,深夜的办公室仍亮着灯,他将政策汇编拆解重组,笔记密密麻麻如星图。考场上,一道复杂的监交企业核算题让人犯难,只有他笔走龙蛇,条分缕析——最终获得全市第二名。那年,他捧回“全市十佳税务专管员”荣誉,成为汉台税务星图上最亮的坐标之一。
罗林并未满足于荣誉,他琢磨着如何把“应试”思维模型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创新方法。在经年累月的工作中,罗林凭借着对政策的精准把握和对企业运营的透彻理解,系统梳理出一套更清晰、高效的监交管理思路——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强化政策穿透式辅导、推动企业合规核算,为重点税源管理探索出了更科学、规范的新路径。
破立之间:营改增浪潮的“摆渡人”
时间来到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彼时,54岁的罗林从小罗成了老罗。但他没有退后观望,反而主动请缨,接下了原汉台区国税局武乡税务所辖区内公认的“烫手山芋”——一批业务复杂、缺乏专业财务团队、政策理解能力不足的制造业企业。其中,汉台区武乡汉华机械厂成了他首要攻克的堡垒。面对“增值税”复杂的抵扣链条,厂长老李愁得直挠头:“过去交营业税简单得很,现在又是进项又是销项,还要分税率抵扣,这可咋整?”
罗林化身“政策宣传员”与“痛点挖掘者”,耐心倾听企业从采购原料、生产加工到销售回款的全流程,详细询问每一环节涉及的供应商、合同类型、发票取得情况,绘制详细的“营改增过渡流程图”,“庖丁解牛”式为企业进行实操辅导。看着企业财务人员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听着生产车间的机器轰鸣,他知道,税务部门又帮助一家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安全靠岸。
桑榆未晚:并轨时代的“传薪者”
2018年,国税与地税合并,老罗迎来新战场。面对陌生的原地税业务,即将退休的他重当学生,笔记本上再次布满新政策摘要。年轻干部小陈对增值税申报表一头雾水,他搬把椅子坐在旁边:“别急,咱们从进项抵扣开始捋……”正是在这种师徒“传帮带”中,一套高效务实的工作模式逐渐清晰。
三个月后,他所在的铺镇税务分局对辖区百余户小微企业完成规范化整改。老罗将实践经验系统化,针对企业涉税风险事项形成了一套“事前防范——事中辅导——动态监管”闭环工作模式。该模式以“政策包+案例库+风险清单”为基础工具,依托“信用+风险”动态画像,通过交叉比对强化事前风险扫描,推广“提醒—指引—办理”集成式服务流程,帮助企业精准理清合规要点,真正助力企业稳步驶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师傅的这套工作模式,核心在于动态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风险隐患和真实需求,让我们能够在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时迅速‘对症下药’,实现税收政策精准灌溉。”小陈说道。如今,大数据分析替代了手工台账,电子税务局取代了纸质申报,但罗林这套以服务为核心、以风险为导向的工作模式却因其深厚的实践根基历久弥新,成为汉台税务代代相传的“传家宝”。
从算盘噼啪到键盘轻敲,从纸质账簿到智能系统,四十年税收改革的浪潮滚滚向前。罗林用一生的坚守,将“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初心刻进每一步税路。在全国,无数个“罗林”这样的税务人,以专业为笔、以责任为墨,坚守着“企业合规是长远发展的根基”的信念,书写着国家财政基石愈发坚实、经济发展愈发蓬勃的时代答卷。(杨明博 王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