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北京人艺《正红旗下》收官西安艺术季 经典点亮丝路舞台

北京人艺《正红旗下》收官西安艺术季 经典点亮丝路舞台

2025-10-31 14:09:09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10月30日、31日接连两晚,北京人艺话剧《正红旗下》在西安·开元大剧院上演,这部改编自老舍遗作的剧目,以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精湛的艺术表达,为北京人艺西安艺术季画上圆满句号。这部改编自老舍先生唯一自传体未竟遗作的鸿篇巨制,在古都西安引发强烈情感共振,让观众在百年历史回望中,深切感受戏剧艺术的不朽魅力。

 《正红旗下》改编自老舍先生唯一的自传体未竟小说,以其出生前后的家族琐事为切口,通过“洗三”仪式的喧闹、旗人鸽哨的悠扬、城破时刻的恐慌等细腻笔触,编织出清末民初的社会全景图。剧中以家族衰败折射国家沦丧的沧桑,实现了个人记忆与民族历史的深度共鸣,尽显老舍笔下独有的“人情温度”与“悲悯气质”。

该剧由冯远征、闫锐联合执导,濮存昕、杨立新、梁丹妮、王茜华等人艺老戏骨倾情演绎,阵容堪称豪华。舞台上,演员们以隐忍克制却极具张力的表演,将人物间的人情冷暖、命运起伏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展现出一个时代的衰败与更迭。叙事上采用创新“双重视角”结构,濮存昕饰演的“老舍”既是历史的回望者,又是亲身参与者,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既巧妙解决了原著情节松散的难题,更引导观众以理性视角反思历史。

艺术呈现上,该剧尽显北京人艺的美学追求与突破精神。舞台以流动的琉璃瓦屋顶为核心意象,其拆分与重组暗合封建王朝的崩塌,将写实内容融入写意表达。

同时,剧中创造性融入传统戏曲美学,八旗兵操练的武生身段、“岳母刺字”等戏中戏的程式化表演与写实戏份相得益彰,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艺术张力。

谈及角色塑造,“老舍”的扮演者濮存昕坦言,对角色的理解始于对老舍先生精神世界的深度探寻:“《正红旗下》是他唯一的自传体小说,不同于《四世同堂》《二马》等基于观察与认知创作的作品,这部书写的是他最熟悉的内容,字里行间满是对晚清‘残灯末庙’的痛思。八国联军侵华的屈辱、王朝覆灭的无奈、市井众生的荒诞,都让他在创作中陷入深深的痛苦。我见过小说的影印版,工整的小楷字字清晰,无草稿、少删改,那份认真背后,是知识分子对历史真实的执着与挣扎,我必须懂得这种心情。作为文艺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对认知的真实保持忠诚。”

首演当晚,剧场内掌声经久不息。许多观众在谢幕后久久未起身,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场话剧,更像一次心底的触动——那份属于人艺的真诚与力量,让人久久难忘。”

至此,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西安艺术季圆满收官。作为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展演内容,艺术季先后呈现《日出》《赵氏孤儿》《哈姆雷特》《正红旗下》四部作品,跨越古今、贯通中西,为西安观众带来了一场持续半个多月的思想与情感盛宴。从《日出》的青春重生到《赵氏孤儿》的忠义光辉,从《哈姆雷特》的中西融合到《正红旗下》的时代挽歌,四部作品构筑出中国话剧的精神坐标,既是人艺七十余年艺术历程的缩影,更是当代舞台上“传承与创新”的生动表达。

冯远征表示:“人艺的作品不只属于北京,也属于所有热爱戏剧的观众。西安有厚重的文化土壤,我们在这里演出的每一晚,都能感受到观众的真诚与热情。”

当《正红旗下》的灯光缓缓暗下,这场跨越半个多月的艺术旅程也告一段落。但属于人艺、属于戏剧的光芒与精神回响,仍在观众心中久久激荡、绵延不息。

(编辑:李昱霖(见习))

(责编:张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