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王娇莉 见习记者 张桢璐 宋可青)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指导的《国宝时刻》文物超高清影像记录工程首批50部作品正式发布。其中,陕西有8件(套)文物入选,数量仅次于北京,每件文物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价值。
据悉,该工程于2024年10月启动,首批聚焦100件(套)代表性文物,以5分钟微纪录片形式,运用4K超高清、三维建模与AI技术呈现文物细节,邀请金声奖得主配音,实现“透物见人、以物论史”。

其中,陕西入选的8件(套)文物包括,高级军吏俑和百戏俑(一组):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高级军吏俑(将军俑)是秦俑中级别最高者,仅出土10尊,分铠甲型与战袍型;百戏俑出土于K9901陪葬坑,真人大小,有直立、卷衣等多样姿态,还原秦代宫廷乐舞杂技场景,展现秦代丰富的宫廷文化生活。

人面网纹彩陶盆:现藏西安半坡博物馆,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18厘米、直径44厘米,以细泥红陶制成,口沿有黑色彩带及8个红色符号,盆内绘人面鱼纹与渔网纹饰。它并非日常用具,而是三四岁儿童瓮棺的棺盖,底部小孔为“灵魂出入通道”,见证6000年前母系氏族聚落的葬俗与艺术审美。

何尊: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高38.5厘米、口径28.8厘米,造型上圆下方暗合“天圆地方”理念。器底122字铭文含“余其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印证周成王营建成周的历史,为研究西周历史与“中国”概念起源提供关键实物证据。

铜车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馆藏,含一号立车与二号安车,按秦代真人车马1/2比例制成,共7000余零部件、总重2302千克,是中国考古史上体形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青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两车分别用于开道警戒与主人乘坐,通体彩绘,工艺涵盖铸造、镶嵌等多种技法,展现秦代青铜制造的巅峰水平。

镶金兽首玛瑙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唐代玉器,高6.5厘米、长15.6厘米,以整块缠丝玛瑙雕琢而成,杯体为兽首形,嘴部镶金帽,是唐代唯一俏色玉雕。其材质产自西域、器型源自中西亚,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已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三彩骆驼载乐俑: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展现盛唐巡回乐团群像,乐手所持乐器兼具中原与西域风格。俑中人物形象鲜活,为研究盛唐音乐、歌舞及西域乐舞对中原的影响,提供了直观的实物资料,折射出盛唐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象。

法门寺地宫出土系列茶器:法门寺博物馆馆藏,是唐僖宗御用金银茶器,含烘焙、碾罗、烹煮等全套用具,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级别最高、最完整的唐宫廷茶具。它全面印证陆羽《茶经》记载的唐代茶道流程,填补了唐代茶道研究的实物空白。

八曲葵花形螺钿铜镜:现藏陕西考古博物馆,镜背及镜钮髹漆,嵌蚌片制成八组小宝相花、四对鸳鸯等图案,周边镶嵌绿松石片,整体呈现“繁花似锦”的艺术效果,展现唐代螺钿工艺的精湛水准与审美追求。










